内容提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何其芳诗歌理论的评价臧否并存。何其芳的诗歌理论建立在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五四”以来现代诗学的学术传统;它以建立现代格律诗...
【内容提要】 所谓历史质感,即对历史的感悟、认识,作家或作品对历史和历史真实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意识、历史责任,一种历史的力量。河南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质感来...
作者简介: 南帆,中国作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文联主席,研究员。 如今,还有多少人公开表露对于当代文学的景仰?舆论评价似乎相当不利。没有公认的大师,没有...
【内容提要】 网络小说及时、敏感地捕捉了生活的时代变化,成为读者的“生活指南”。网络小说书写一代青年的青春成长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有“是非分明”...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人类文明发生之初,歌与诗就是彼此伴生的。《文心雕龙·乐府》所言及的“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应担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总结当代文学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中国形象的重构和推介策略应为:做好选...
内容提要: 批评家陈超提出可从一种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生成的角度,观察近二十年中国先锋诗歌的内在转化。沿着这一线索,本文以当下几部大体量长诗为考察对象,包括柏桦《水...
内容提要: 如何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意义不仅止于课堂教学范畴,更关乎当代文学学科之品格。习见的“知识型”文学史课堂,其传达的知识本身似乎并不那么可靠:“历史”与“...
内容提要: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骆一禾、海子心灵构造和诗歌境界的差异集中反映在他们诗中各自的主体形象中。“圣”代表了骆一禾诗歌的主体形象,它是骆一禾的诗歌抱负、人文关怀、人格理想的象征...
作者简介: 陶维国,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李志孝,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孟繁华先生曾经反复论述过乡土中国的“超稳定文化结构”,而权力欲望就是其重要构成之一。对权力...
作者简介: 傅逸尘,《解放军报》文化部编辑、记者。 新世纪以来,以李亚、王棵、王凯、王甜、朱旻鸢、裴指海、卢一萍、曾皓、刘猛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军旅作家进入读者...
内容提要: 当代诗歌批评既是对应于诗歌文本的一种阐释性文体,亦是一种关于感性、感受力、经验世界与语言表达的论述。诗歌批评是一种批评主体与诗歌文本之间关于意义与理解的...
内容提要: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诗歌创作个性鲜明,诗美探索多样。在现代诗知性美品格、自由体诗诗体和冰心以来“小诗”的革新方面,马华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五四新诗传统...
作者简介: 张莉,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与其拆烂污,不如岩穴孤处。①——孙犁 藏书家或患病者 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注意到孙犁在“文革”之后的变化:他的文字变得沉郁、遒...
内容提要: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
内容提要: 阿城无可选择地站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带上,他参与“关于中国文化再辨析工程”,以其小说,留下与传统文化筋骨相连的深深足印。边缘化的启蒙教育,边缘化的人生...
作者简介: 张博实,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文学“解冻”,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而且,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也随之到...
内容提要: 1978年2月到4月的《诗刊》分三期发表了郭小川的遗作《学习笔记》,2000年出版的《郭小川全集》又根据手稿将该笔记收入。对照两个文本,会发现《诗刊》对郭小川的原初...
内容提要: 莫言的《蛙》因为涉及“计划生育”而一度引起争议,但无论题材选择还是政治立场都与文学叙事的成就没有多少联系。对于这部小说,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它在不质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