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文论与批评,总算争得了一席地位。文章鉴赏与品评,说起来并非易事。白居易与友人论文学,提起笔来,其力不亚于诗文,因为知道其神奇的地方甚多,...
暑期拿到彭程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立刻耽读不止,如沐清风,心神俱爽,好的文字的确可以让你消暑受用。 这是一卷回归内心和本体的文字,一切都立足于生命的...
在现代转型冲突的大背景下,山西文学一直面临着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乡土文学的继承、扬弃与开拓问题;新一代作家的培养、成长,续写辉煌问题,在今天显得尤为突出。这其实...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厚重不仅仅在于其长达七十万字的篇幅,更在于其所探讨的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十一世纪初国家所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扎胎张》无疑是一篇具有速度感的小说。小说的速度与主人公张某的生活和命运有关,也与小说文本的张力有关。 张某自然有名有姓,但小说并没说她的姓名。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
中篇小说《那些年的情敌》(《上海文学》2016年第2期)以上世纪80年代末重要历史事件为纵轴,以大学校园爱情故事为横轴,精心绘制了一张关于时代与个人、理想与现实、存在与虚无...
由中国电影出版社推出的《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现已经出版四册,汇集了饶曙光自1985年到2014年的论文成果。该书以时间为序的编排方式,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电影研究的关注点...
有些长篇小说是兼具纪实魅力的,陈玉福近期推出的长篇小说《西部人》就是如此。这部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支解放军英雄部队奉命开赴甘肃河西走廊金川峡地区,在广袤的戈...
阅读《抵达》,总让我想起多年前纳博科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所说的那段话:“革命和内战远未到来之前,在我的童年,我便经常做流浪和逃跑的噩梦,梦见荒凉的火车站。”...
拿到诗集是在一个午后,硬壳封皮,简洁的设计,装订精致。我因着以前读他的诗集的习惯,不紧不慌地先去泡了杯茶,靠在窗边粗略地把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手稿读完,茶...
记得刘舰平的第一本新古风诗集《高山流水》中题词:“不惑之年因眼疾深重而得号半瞧。用新式手机写老式句子,让老朋友和新朋友都觉开心……”岂止开心,大家都为他纾解了心头...
格非在其长篇创作中总是力图要在世事颓败之际为主人公寻找到像芥子那么小的一点点信念,有了这么一点信念,虽然不能“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但是,至少是可以开始做事了,...
我是在一个冬天的午后读完飞氘的这部《去死的漫漫旅途》。窗外狂风大作,据说近百年来最低的局地历史同期温度即将在这两天出现,但是北方的室内依旧温暖如春,当然,如果你打...
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近年来寄情古树,四处打探寻访,神州大地的多处高山平原,沙漠海岛,林间水畔,都留下了他的履迹,并已在《中国绿色时报》上陆续刊出了“中华人文古树系列...
作家赵晏彪曾在石化行业工作十余年,无论从生活经验还是写作能力上,对工业题材都有比较准、精、深的掌控。离开石化行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沉淀,他以改革开放带来的心灵...
马慧娟是以“拇指作家”之名为很多人知道的。新华网有关于她的一则报道,说她“6年来在田间炕头坚持用手机写了40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记录了像她一样的西北...
时隔20年,朱涛重回诗坛,以灵感和创作的井喷之势再度与诗歌切近。诗集《半轮黄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收录了其一年来创作的百余首诗作,其间不难发现诗人20世纪...
一 自我到来,菩提悬垂为铃,摇曳为歌。 自我到来,石头开始新的纪元,河里的青苔放逸漂漂的青丝,将岁月之水送到最清浅的彼岸,那里,绿树比仿云峦,小草比仿雨幕,梦如云毯...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中,迟子建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混迹”在某个潮流里的作家之一。三十多年来,文学史和评论界几乎没有办法将她划进某种“类型”,无法以一种个...
诗最根本的底色是真诚——我没有用“诗歌”,而是用“诗”,是因为吟咏传统断裂已久,“诗”和“歌”早已分为二途,“诗”更多诉诸于视觉阅读和沉思,“歌”则日益在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