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理论著作给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带来大量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另一方面,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现象正日益被西方学术话语所阐释和图解。3月11日,在上海...
“重建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学理上逐步完成相对完整的叙述,使当代文学不仅是一个可批评的对象,同时也是一门历史脉络和看得清楚的学问”,是当前...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 探求批评的中国视野 2016年,中国文学批评界继续发出中国声音,有力回应时代、人民和文本自身的有效位置。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
【文论之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
1 返乡•云•诸神的居所 只要是认真读过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一诗的人,都不难发现其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相似性。这两篇相隔近一千四百年的中外文学杰作,同以对故...
作者简介:李圣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国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15年文艺学在反思与自审的理论基调中显示出强劲动力,延续着良好的学科发展态势。除“中国特色...
1975年,法国20世纪最具影响的思想家萨特在《新观察家》周刊上发表了《七十岁自画像》一文,对自己70年以来的人生进行总结。其时,结构主义已然在法国兴起,大有取代萨特之势,...
法国哲学雅克•朗西埃在《为什么一定要杀死艾玛•包法利?》(原载美国芝加哥大学《批评探索》(Critical Inquiry)杂志2008年冬季刊)一文中指出,福楼拜不得不杀死艾玛,其缘由在...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
齐白石作品 “韵”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初用于音乐。在《说文》里,“韵”训为“和”,即谐音。曹植《白鹤赋》说“聆雅琴之清韵”,嵇康《琴赋》也说“改韵易调...
康斯坦茨大学教授姚斯(HansRobertJauss)是德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受伽达默尔解释学启发,在吸收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的基础上,姚斯提出了自己的 “接受美学”理论。“正如...
编者按 自从张江教授发表《强制阐释论》以来,国内学界开始了新一轮反思和辨析当代西方文论的弊端和局限的研究热潮。《文艺争鸣》也在2015 年全年开设了相关研究专栏,使得这一...
我是研究文学史的,自然要阅读,处理各方面的庞杂材料。也编过供教学用的当代文学史料选,编过“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史料”的当代卷,但没有专门做过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对这...
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时代语境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双重作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201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语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纵观2016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热点。一是因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和逝世80周年而出现一批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见解。二是伴随着...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当下文艺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设导向正确与科学实用并举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更是推动文艺理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具体回...
凝固的常识受到质疑而被悬置的时候,我们可能一时失语。假如有人以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背后乃空虚的所在,意义便容易被消解到黑洞之中。这是颠覆的力量,与此相...
原标题:2016年中国文学研究回顾:在自信与对话中推动文艺理论研究新发展 2016年,文艺学学科延续着近年来强劲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文艺学的学科建设...
《新时期文艺思潮概览》以“历史观点与逻辑观点的统一”为原则,以“美学的与历史的观点的统一”为研究方法的特点,强化了方法论意识与问题化意识 新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
对于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学界习惯于以“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来界定与区分,这种界定简明扼要,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这种界定起源于文学评论界对文学创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