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洁若女士为出版《萧乾全集》,近日向我征集萧乾的信件。整理重读这批信件,深感萧乾不仅在文学、新闻、翻译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崇尚学术道德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缅怀...
中国小说评点起源于何时?有人认为滥觞于北宋刘斧的《青琐高议》,有人认为权舆于南宋刘辰翁的《世说新语》眉批。笔者则认为应是梁代萧绮的《拾遗记录》。 从内容上看,《拾遗...
20世纪中期的汉语思想界,殷海光是个备受瞩目的人物。殷著《中国文化的展望》是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学界的一致评价是,殷著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的学术...
我在2002年10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上,曾简略地提出一种文学观──文学生存论,其要义是:文本的创作与阅读,就是创作或阅读者生存内容的创造和展开,一个人总是在某一特...
近日,海峡两岸的近百位中国人类学学者们正在共同起草一份“生态宣言 走向生态文明”。与此同时,以费孝通、李亦园为高级顾问的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也...
5月17-18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的“德国科学、历史与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海内外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德科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广泛...
在传播“文艺复兴”的观念上,英国史学家约翰·埃丁顿·西蒙兹[1840—1893]是唯一可与这个观念的创造者布克哈特相比的人物。西蒙兹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古典文学考试名列第一。...
方同义教授所著《中国智慧的精神——从天人之际到道术之间》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着眼于中国智慧的形而上学研究,从哲学层面来诠释和解答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郑州市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行的《东方大帝》出版座谈会,于6月5日在京召开。来自学术理论界的李宝光、李茂生、王俊义、鲁淳、王才、陈少华...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汉书·艺文志》小说类序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对此,学者纷纷考究“稗官”为何许人,却往往忽略鲁迅先生早...
随着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实施,学术期刊的竞争意识加强了,从名刊,到名栏,甚至名篇,将成为学术期刊追求的目标。这一新动向,反映了学术期刊界在办刊理念上的自觉,也证明...
“中世纪”是一个对立于“文艺复兴”的史学观念,它代表“黑暗时代”,在西方艺术史上,通常指15世纪之前的哥特式等“蛮族”风格。而这个包含价值判断的历史分期,是从彼特拉...
在当代欧美文化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领域,近几年来,阿里夫·德里克(ArifDirlik,1940-)的名字格外引人瞩目,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近十多年来的全球化研究和后殖民理论批评中尤为活跃...
《哲学研究》、《世界哲学》、《文史哲》、《江海学刊》、《河北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报》、《求是学刊》、《...
以“当代东方儒学”为题,从总体上研究儒学及其对东亚社会、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我国学术界虽有一些文章涉及到这个问题,但尚无系统的著作出版...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 今天,来自国内外近200位专家学者聚集中国社科院,隆重纪念吕叔湘诞辰10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奎元说,吕叔湘先生...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然而问题至今未得解决。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问...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卡夫卡创作与老庄哲学的相同或相近之处,譬如,美国当代评论家詹姆斯·怀特拉克(JamesWhitlark,)说,“卡夫卡对待语言和文学的态度,非常接近于...
今年是魏源诞生210周年。岳麓书社适时推出《魏源全集》,其中有《元史新编》一种。承书社不弃,委托我在该书付印前审读一遍。我以前对元史和蒙古史虽有所涉猎,但对《元史新编...
后现代,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形形色色的外国思潮一起“插队”到我们中国内地,究竟什么是后现代,能说出所以然的人很寥寥,在一般读者眼里它几乎成为“莫名其妙”的时髦表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