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德语界承担的最大翻译工程 《歌德全集》翻译周六启动 计划出版的《歌德全集》中译本规模预计在3000万字左右,约40至50卷。让人倍感振奋...
【内容提要】 汉魏六朝时期,谶纬神学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支配权,也对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谶纬神学尤其成为滋生志怪小说的温床。就...
有人说,叶嘉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叶嘉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强者,但她也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弱者,她常常强调...
【内容提要】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学的纲领性命题,一直受到历代诗学家的重视,而“赋诗言志”则一直被当作一种古代的用诗方式去认知。实际上,“赋诗言志”在后世的诗学活动...
具有独立、自觉品格的文学早已不被历史束缚,文学也不再担负记录和叙述历史的责任,严格意义上人们也不必从文学中去获得历史知识和认识历史规律。但“历史”依然是文学和作家...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炜(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教授)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
一百多年前,当20世纪的曙光照临了俄罗斯大地,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大踏步走近的时候,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情不自禁地借自己的剧中人之口,向着不可预知的未来致意:“你...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
这世界太快了,文学有点跟不上。文学喜欢慢,喜欢不慌不忙地走,喜欢看看周围的风景,喜欢与陌生人拉拉闲话,喜欢偶尔停下来凝视一朵野花,喜欢与一只鸟儿对话,喜欢打个盹儿...
近年来,伴随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艺理论与批评在活跃中更加凸显出融合态势。纵观2014年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可以看出这种态势体现在几个不同层面。一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粗略地考察1917年“文学革命”以来中国现代白话文学史上的乡村叙事一脉,在进入21世纪之前,我们可以大致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概括总结出四种不同的叙事形态。具而言之,这四种叙...
【内容提要】 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出发,探究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之现状。文章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内容提要】 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
如果人类的记忆可以分类的话,或可分为群体记忆与个体记忆,若将个体记忆再次予以划分,又可分为生命的存在记忆与精神记忆。这应该是个饶有意味的界定,当岁月执意在每个人的...
【作者简介】 裴登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战国策》文自高诱注时已涉及辞主问题,其后代有其人,以至于今。特别是出土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的探索进程息息相关。当代文学六十余年的演进,是一个经历曲折、走向繁荣的过程,也是文学自身不断获得自主性、走向成熟的过程。直面当下社会...
【内容提要】 文学的解读是指通过字句训释,来分析作品主题、情感、情节、形象、意境等文学元素的解读;文化解读之本旨,则在于追寻文本原初内涵对于语言文字层面的超越性。在...
【内容提要】 《多薪》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为行文方便,本文简称“上博(四)”)所发表的两篇先秦“逸诗”之一。其内容与传世《诗经》关系密切。本文结合《诗经...
延安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尽管更多地是在革命的捆绑之下, 倾斜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而无法避免地忽略了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这是它在现代性追求上的缺失和遗憾, 但是从延安文学...
编者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化领导权”和“小资产阶级”是解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主体和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的关键词。文学是政治建构的重要场域之一,从这个维度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