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坚守传统视野还是拥有世界眼光,中国当代文艺最不该放弃的还是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只有脚踏中国大地,怀揣中国梦想,应和着国人的实践步伐...
核心提示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面临的诱惑增多,人心容易浮躁,方向容易迷失,此时,尤其需要坚守信仰。信仰是一部作品的底色,创作者内心强大,秉持操守,是文学引导价值观、传...
说起来,我之“读博”,纯属因缘凑合。1984年夏天,我完成硕士学业,希望到北京工作。由于王瑶先生的大力推荐,北大中文系准备破例接纳我这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可到了学校这一关...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 者 按:2013年11月23—24日,《文学评论》杂志社、《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了“古代文学研究:视野与方法”学术...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说要恢复文学评论的公信力,那么,怎么恢复?我觉得还得从文学评论自身做起。文学评论首先应恢复其鲜活的与时代贴近的形式,然后要与时代接气,最后要养...
■主持人的话 用代际来划分作家群体,并进行相关的作家作品研究,是近些年批评界比较通行的做法。这种视野的背后,潜藏着对时间的现代性崇拜。郭艳的文章则提出了另外一个认知...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女词人,一位文学上的多面手,“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虽秦(观)、黄(庭坚)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陈士业《寒夜录》卷下)...
这还是“散文”吗?一些面目怪异的散文不时登台,令人惊疑相向。争论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这一回争论的焦点是散文的“边界”——抛弃文体的边界只能带来混乱。这种主张的前提...
【内容提要】 唐人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诗赋为纯文学中心的传统,赋在唐代文学创作中仍占重要地位。本文从赋的创作思想、李杜在赋体创作上的各自定位、赋风与赋艺这样几个方面...
编者按 我们和鲁迅同处于“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共存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间,共同生活在“不是死,就是生”,“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
【内容提要】 宋代城市繁荣,演艺场所发达。瓦市勾栏在北宋兴起,酒楼、茶肆日益兴隆。它们在营业环境、观众、经营内容、演出项目等方面各有异同,各自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而...
杨义被称为学界的“成吉思汗”或“徐霞客”,这是指他学术“远征”之不畏艰险且屡战屡胜,不断开拓学术上的新视境、新突破。如今他在海内外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二十世纪...
近日拜读李修建先生的《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中华读书报》2015年4月15日第15版《国学》),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好文章,其中说:“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
导读: “2013鲁迅文化奖”系列活动之搜狐读书会近日举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鲁迅”的说法,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并不认同。在他看来,鲁迅思想对中国的现代以及当...
核心阅读 这些年来,我国文学创作状况总体上是令人欣喜的,但也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相当数量的作家和作品缺乏自己的独创性和鲜明风格,平庸化、雷同化、浅表化成为顽...
一 从“五四”开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新文学”基本都是理论先行的,文学理论深深介入到了“新文学”品格的塑造,并支撑了文学批评。 所谓的“新文学”,同时包含了三个方...
40卷、共51册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以下简称“精选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精美的藏文与深蓝色封面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美感。从1983年提出编纂精选本的任务,到2013年...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学也迎来了自己新的世纪,于是就有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短短数十年间,网络文学借助于自己无限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借助于海量的信息...
文艺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压力和目标永无止境。我们今天对于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讨论,体现了一种思想文化再度活跃的苗头,回顾历史,会发现任何一次文艺理论发展的...
核心阅读 ●路遥的《人生》在一代人的精神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的文学批评没有认真探讨当时为什么能够产生这种影响而今天的作家却拿不出产生这种影响的作品的复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