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文学视点] “三月司寇”清风袖 2017-10-17

    去岁林徽因一百一十周年诞辰,报刊上纪念她的文章,长长短短的不少,乃至没有多大关系的某家地理杂志竟也热心组织了小专辑。今年又是林徽因逝世六十周年——她活了五十一岁—...

  • [文坛聚焦] 一个印象主义批评文本:龚古尔兄弟日记中的福楼拜 2017-10-17

    【内容提要】 龚古尔兄弟是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他们对福楼拜的主观印象以及独特的文学观念使其长卷日记中对福楼拜作品存在轻视与误读,构成了极具个性化的批评文本。由于...

  • [文学视点] 为宙斯“正名”:对人类逐渐友善---重读《普罗米修斯》三联剧 2017-10-17

    面对“没有头脑、缺少智慧”(第443行,见《被绑的普罗米修斯》,参看[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一),陈中梅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像梦中的幻影般...

  • [学术争鸣] 评论:给文学作品瘦身为何这么难? 2017-10-17

    比起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无论如何要算个年轻的文体。报告文学热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向》、黄宗英的《...

  • [文学视点] 为宙斯“正名”:最终释放普罗米修斯---重读《普罗米修斯》三联剧 2017-10-17

    郑振铎在1924年首次介绍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时,便提到了“普宙和解”的情节:“已散逸的第三篇《柏洛美沙士的释囚》中,则叙柏洛美沙士与修士复相和好而得了释放...

  • [文学视点] 为宙斯“正名”:停止追求伊娥---重读《普罗米修斯》三联剧 2017-10-17

    伊娥原本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为宙斯的情欲与宙斯妻子赫拉的嫉妒,而被赫拉变成一头小母牛,终日被牛虻和阿耳古斯追赶,狼狈而痛苦地奔波在一片片荒原。并且,在普罗米修斯的...

  • [文坛聚焦] 文学翻译:要精品化,不要职业化 2017-10-17

    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关于文学翻译的讨论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文学翻译也俨然成为一个前途光明的职业。但关键的问题是,文学翻译能否职业化?职业化的翻译对文学而...

  • [文坛聚焦] 哲学精神指引 历史镜鉴启迪——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017-10-17

    气势磅礴,以人带史,聚焦邓小平高瞻远瞩、全面辩证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维,艺术地呈现了1976—1984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48集电...

  • [学术争鸣] 求同存异 以“同”为先 2017-10-17

    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这个词就风靡全球了,而衡量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本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传播程度。不过,这个词偏向于强调文化的政治性意...

  • [文学视点] 2014年中国文艺评论发展报告(摘编) 2017-10-17

    树导向 开新风 唱响时代主旋律 ——2014年中国文艺评论发展报告(摘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首席专家:仲呈祥 报告负责人:庞井君 总撰稿:周由强 撰稿:程阳阳 胡一峰 陶璐 现象...

  • [文坛聚焦] 网络时代,文学奖该怎么评 2017-10-17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再次惹来一片争议。作家阿来的报告文学《瞻对》意外遇冷,甚至以0张选票落选;周啸天作品获得了诗歌奖,却被网友炮轰其水准只是“打油诗”。作为中国最高荣誉...

  • [学术争鸣] “主流承认”与“承认主流”的思考 2017-10-17

    近日,中国作家麦家的作品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认可的消息引人关注。这一现象引发的思考,不仅仅对麦家本人,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价具有一定的启...

  • [学术争鸣] 文学批评的自律 2017-10-17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中外文坛,批评家的“行当”都不大受人高看,他们常常认为属于“附庸”一类,总觉得是作家养活了批评家。法国批评家蒂博代曾提出“自发的批评”的概念...

  • [学术争鸣] 你永远无法读完一部经典 2017-10-17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如果你刚读了纳博科夫《洛丽塔》开篇...

  • [学术争鸣] 警惕“腰封大作” 2017-10-17

    说到“腰封”,喜欢买书读书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就是包裹装饰在图书封面之外的那一窄长纸条,也有人把它叫做书腰。据说,这种图书装饰源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辗转传入中国,内...

  • [学术争鸣] 浅谈“掉书袋”式写作 2017-10-17

    “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这里边的其乐融融与浓郁雅兴使人神往,但再好的文章也会有人数落出许多不是。倘若难以觉察作者“熔百家而了无痕”又妙趣横生、点石成金的能耐,...

  • [文坛聚焦] 现代旧体诗词入史可暂缓 2017-10-17

    现代旧体诗词入史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今,让旧体诗词入史已是大势所趋,但不必急于一时。 既有现代文学史著本质上是某一历史观念的文本实践。旧体诗词长期不能入史,正是现...

  • [文学视点] 为宙斯“正名”:释放提坦一族---重读《普普罗米修斯》三联剧 2017-10-17

    赫西俄德笔下作为伽娅孙辈、与宙斯同辈的普罗米修斯在《被绑的普罗米修斯》一剧中一跃而成宙斯的叔辈、老一辈提坦的一员。相比“蔑视谋略的精密,/以为凭恃他们的粗蛮,雄心勃...

  • [学术争鸣] 评文学批评为何难“实话实说”? 2017-10-17

    冷静观察体制化、商业化、庸俗化日益严重的文坛,发现在京城(及个别省市)活跃着一批所谓主流评论家(或称品牌评论家),这些主流品牌评论家,大都在文化部门身居要职(或曾经身居...

  • [文坛聚焦] 地域文化视域下东北文学的当代阐释——以金仁顺小说中的东北书写为例 2017-10-17

    分派和归类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对于作家诗人分析论述的习惯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突出了其某种类型化特征,便于读者和研究者简单把握,但是,分派和归类本身就是对于一个作家整体...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