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评论:给文学作品瘦身为何这么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化报 newdu 参加讨论

    比起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无论如何要算个年轻的文体。报告文学热发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的《人妖之向》、黄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张锲的《热流》、柯岩的《船长》、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鲁光的《中国姑娘》、程树榛的《励精图治》,杨匡满、郭宝臣的《命运》等等。进入新世纪后,以何建明、赵瑜、徐刚、王宏甲、李鸣生、哲夫、邢军纪、黄传会为代表的报告文学作家,以更宏大深邃的视野进一步发展着报告文学这个文体。所不同的是,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作品,大都文字短小,多则三五万字,少则五六千字,通常发表在报刊报纸上;而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部是“书写”——少则三五万字,多则三五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除部分发表在大型文学期刊,很少发在报纸副刊上。更多的是以图书的形式通过新华书店去发行。
    熟悉出版市场的人都知道,相比八十年代,当下文学报刊、书籍的发行已经越来越小众化了。过去,随便一本省地级文学刊物,发行三五十万本是常事,即使上百万本也不是什么新闻。经过三十年的河东河西,今天全国文学报刊发行的总和恐怕也就百万册。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过分析。
    作者说:市场经济使读者忙着挣钱去了,谁还有心思关注文学。文学也不能当饭吃。
    读者说:作者不关心社会,只埋头自身的写作,你自我欣赏好了。
    出版者说:我们只出版名家的,名家的有保障。但现在的名家几乎成了写作机器,写出的作品太粗糙。为了抢市场,我们也只能跟着走。
    读者说:现在的书籍价格太高,内容质量与价格不成正比。所以,我们宁可选择不买少买。
    作者说:写作者写作不完全为了稿费,但稿费确实能体现作者的市场实力。这几年要求提高稿费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写作者的尊严与价值。
    出版者说:社会对我们的批评之声越来越高,认为图书的价格难以接受。其实,个中之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纸张、印刷费、制作设计费、房屋租赁费、工资、稿费、增值税这些年都在大幅增长,我们的成本之大,大得有点瞠目结舌。
    评论家说:你们三者说的都有道理,问题的核心不是出版过程,而是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人写,怎样写的问题。当下的问题,一是作品内容过于自我,缺乏宏大的具有影响社会进程的作品;二是写作手法缺乏创新,模式化比较普遍;三是作者的知识更新不够,缺乏前瞻意识,有的还沉湎于过去的记忆;四是作品注水太多,越写越长,短篇像中篇,中篇像长篇。不符合时代紧张、快速的节奏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