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中后期诗坛上,出现了以赵秉文、杨云翼为首的倾向于“师古”的一派与以李纯甫、雷希颜为首的倾向于“师心”的一派之间的论争。这场论争在当时的文坛影响很大,也是金代诗...
文学经典都有一个特殊的标识,这个徽章让它脱颖而出,让人念念不忘。儿童文学也是如此。 那么,儿童文学要另辟乾坤建立一个特区吗?非也。这块绿洲一旦独立,便是封闭的前兆。...
摘要: 本文梳理美国"法律与文学"的发生及研究的不同侧重点、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的研究现状与走向等,着重考察如下两个研究取向:其一,针对中国"法律与文学"研究领域发掘文学作品内...
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时提出:“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这里所说的“两位文学巨匠”就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12月15日上午,北京市文联组织表彰了今年鲁迅文学奖的五位获奖作家孟繁华、贺绍俊、格非、周晓枫和徐则臣。在此次的鲁迅文学奖评选中,首次有5位北京作协作家同时获奖,面对荣...
本文中所引的诗句,并非从书上抄来,而是我在寻访抢救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时候,听到学人们所吟诵、所喜爱、写在日记里的。 这是带着他们生命体温的诗句,表达着那一个自我,那...
文学境界与作家的关系,有如铜币的一体两面,你中有我,互为印证。观察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有内涵的作家向往那种“诗意的栖居”境界几乎就是本能,有品位的作家对超越世...
●当下的小说乃至整个文学写作,看似热闹繁荣,事实上存在着泡沫泛滥、创新匮乏等症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淡化了短篇小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在生存困境的...
摘要: 加勒比英语文学是"非主流"英语文学中十分活跃、成绩斐然的一支,吸引了很多英美学者的关注。随着时代的推进和文学思潮的变化,英美对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的焦点和批评范式...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体系...
摘要: 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浪潮以及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洗礼,英国小说在迈入21世纪后非但没有死,反而涌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势头,展示出令人振奋的盎然生机。萨尔曼...
人来到世界是来爱的。逢上不好的岁月,社会有了黑暗、丑恶、恐惧和痛苦。人也一日是佛,一日是魔 有人说,人生是悲苦的。这观点的确影响到我,在生活中,工作中,写作上一受到...
摘要: 本文以文学中"作者"概念的变迁为线索,从文学史、文学理论、媒介转换等角度思索形成壮大于印刷文化语境中文学理论的不足之处,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理论的新需求。"个体作...
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文艺批评连同文艺批评家的角色,日益变得暧昧和尴尬。某位一向对批评情有独钟的作家朋友,曾撰文称批评家正在逐渐沦为“傀儡”和“鸡肋”。话有些刻薄,...
《才女之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由于李清照生平资料罕见,其作品反而促成了其形象的形成。李清照本人促成了这个形象,但是最终的复杂与夸大版本,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首先要读懂这个网络时代,在此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创新文艺理论,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文艺评论形式 “互联网+文艺”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文化快餐化、娱乐化等现象突出。随之而来的忽视文学经典阅读的现象引起大家深入反思,而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无疑是让经典走进大众生活、重新焕发活力...
●大众趣味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媒介和平台的发展,大众充分运用平台的优势表达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审美的金字塔开始坍塌,大众不再是被动的审美受体,而是成为可能的审美主体...
“《文选》学”发端于萧该,至曹宪正式建立,其后有许淹、李善、公孙罗、陆善经、五臣等,各有著作,而以李善为集大成者。李善《文选注》继承了前代经典注释的传统并开拓创新...
摘要: "科举"与"文学"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和困扰,亟待破解。首先须进行"语境"的更新和转变,唐人所说的"以文取士"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