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
作者简介: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历史上曾有过相沿甚久的殉情之风。殉情的社会悲剧在纳西族意识形态领域里引起...
梁启超(1873一1929)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著名导师。在本世纪初的疑古辨伪运动中,梁启超尽管承认自己不如胡适、钱玄同“疑古最勇,辨伪最力”, [1]但就...
内容提要: 本文由笔者2008年11月5日对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的调查报告整理而成,主要记录了此地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的生存状态,并与传统的蒙古族婚...
马克思、恩格斯与拉萨尔关于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通信,是后人讨论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基础。本文所要讨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些通信中所表现出来的与拉萨尔的观念...
静静地读着作家周振华散文集《温暖记忆》(作家出版社出版)里的篇什,心,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眼睛开始模糊,泪珠不由地滚了出来。 我与周振华的相处已有20多年的光景了,...
一、“小时代”的“孩子” 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这是真的,好孩子不说假话。而我...
《随想录》第1集于1979年12月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结集出版,在海外产生热烈反响,伴随内地报刊的不断转载和单行本的刊行,巴金随想在内地的影响也逐渐辐射开来。1986年8月,《随想...
20世纪中叶,随着女性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性研究正式进入学科体制。到70年代初,仅在美国就已经形成了以“六百三十个左右的女性研究专业、八十个以大学校园为中心的...
文学经典问题在当下语境中关涉极广,业已形成了问题域。文学经典问题研究现状和前景如何?哪些问题是当下最重要,可成为今后研究走向?本论文即以此为目的展开讨论。 一、文学...
由于电视剧的火爆,长篇小说是许多年富力强作家创作的首选,但近期的中短篇小说也依然以稳健而踏实的姿态,努力逼近现实真相并力图深刻地解读现实,呈现当下社会的复杂和混沌...
一种看法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根本不存在“情感与公正”的批判维度。因为找不到文本的直接出处,所以认定其是子虚乌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即使存在这个批判维度,非马克思...
【内容提要】 “世纪末情结”与学术自觉追求的交互为用,催生上个世纪末相当一批意在学术回顾与前瞻的研讨和论著。从外部环境来看,21世纪头十年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甚至整个人文...
作者简介: 毕桪(1941-),男,天津人,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哈萨克民俗(含民间文学)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哈萨克英雄史诗在哈萨克民间文学中是最为丰富多...
作者简介: 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东巴经籍 巴莫曲布嫫 摄(1996年)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
内容提要: 《诗经·国风》中描绘了许多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男性形象,这些描绘以“德”为评判标准,侧重孔武有力的外在描写,注重威仪之美、德行合一的形象塑造,显现出其对...
内容提要: 通过对民族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电影等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有其不同的文化想像、...
一、“开放性” ——艺术作品共通的内在品质 一件艺术作品是封闭的同时又是开放的。所谓封闭,是指作品拥有完整的、经过周密考虑的组织而已然完成的形式;所谓开放,则是说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走过弯路,十年“文革”时期图示化、程式化的诸多理论教条等,教训沉痛;但也取得过成绩,“左联”期间对中国革命的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形象已经被固定了主流意义,主流文学史要叙述什么样的意义,巴金理所当然被叙述为什么样的意义。反之亦然。重新读读巴金的《憩园》,比起巴金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