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典学 >

江蓝生:传播中华文化、引导语文规范的双璧——《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语文现代化催生规范性辞书的产生(2)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现代汉语词典》是国务院1956年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纂的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词典,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后任主编。
    《现代汉语词典》是第一部用白话释义的词典。它用准确精炼的普通话书面语释义,而且尽量采用定义式的解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旧辞书同义词互训、递训的毛病。《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音、收词、释义、举例等方面全面超越了此前的《国语辞典》,真正实现了由传统语文类辞书向现代辞书的成功转型。
    已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胡绳(1998)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运用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而编写出来的。当它问世之后,又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对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汉》的编写从语言事实出发,体现在它下大力气搜集第一手资料,特别重视动态地搜集口语里的新词新义,编写人员制作的100多万张卡片成了编纂 《现汉》坚实的语料基础。在没有计算机、一切靠人工的时代,在没有词频统计资料的时代,《现汉》的收词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是很不容易的。
    《现汉》的编写是在先进的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吕先生、丁先生吸取中国传统语言学和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精华,结合汉语的实际,综合处理字词的形音义问题,在编写体例和细则上创新颇多。例如,依照规范标准审慎确定字形、字音;对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进行梳理;收词区分词与非词、词汇词与语法词(如收“大车”不收“大树”,收“鸭蛋”不收“鸡蛋”);为同音形字、词分立条目;动词区分可离合的和不可离合的;形容词区分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即属性词,也叫区别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轻声儿化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把一些词处理为可轻读可不轻读、可儿化可不儿化,减少了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把一些非句法结构的跨层结构视为词,如“的话、之前、之后、安于、处于、鉴于、借以、以至于”等,可谓独具慧眼,开汉语词汇化视角之先河。从上可以看出《现汉》所具有的学术水准和原创性。
    “词典是进行规范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吕叔湘、罗常培1955)。《现汉》本身就是奉国务院之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为落实和引导规范而编写的,因而在贯彻执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上,《现汉》有很强的使命感,每一版修订都把跟进新的规范标准放在重要位置。《现汉》所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规范观。一方面,《现汉》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已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维护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又妥善处理少数现有规范标准与语言实际相违的情况。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曹先擢(2002)指出:“ 《现代汉语词典》是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词典。在它之前还没有这样的词典;它以后的同类性质的词典则是沿着它开辟的道路在某一方面加以改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汉语词典》是汉语辞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一评价客观、中肯,已成为辞书界和语文学界的共识。
    “凡是‘现代’词典都要跟上时代,不断地修订”(吕叔湘1998)。从1956年7月开始编写算起,《现汉》已走过了61年历程,迄今修订了6次,发行6000余万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