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动结式在相关句式群中不对称分布的多重界面互动机制(3)


    如果再进一步考察动结式进入其他派生句式的情况,那么分布上的差异就更大了。即便考虑同一种句式,也还有内部层次的差异。如由动结式构成的主宾句,除了一般主宾句外,还有例(9)这样的述语动词的客体论元凸显出来提升为动结式致事的主宾句(下文简作客事主宾句,以与客事把字句相对应)。例如:④ 
    
    显然,这种客事主宾句的宾语如果用“把”字提前,就形成了客事把字句。跟客事把字句相比,客事主宾句的可接受度似乎要低一些。这也是需要说明的语言事实。然而,关于例(9)这样的客事主宾句如何生成的问题,不同的分析模型差异更大。 
    与之相对的是,并非所有动结式中 V的客体论元都可凸显出来提升为动结式致事,形成客事主宾句。例如: 
    
    这也跟表1中这些动结式不能进入客事把字句相一致。 
    比较而言,虽然例(9)的可接受度不及客事把字句,但显然还有相当的可接受度;而且,调整一些语义内容(如使宾语变成非定指形式),它们的可接受度会有所提高(虽然还不够高,见下),如“这种书看傻了一批人、这部戏演砸了一个戏班子、这种大餐吃腻了一些明星”。可是例(10)无论怎样调整语义内容,句法上都不允许。 
    如果要构建动结式整合过程的分析模型,如果要讨论动结式和动词拷贝句、“把”字句等句式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都需要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语言事实。 
    为了简化说明的内容,下文并不单独讨论例(9)而直接讨论客事把字句,并根据施春宏(2006a、2010a)对“把”字句生成过程的假设,将客事把字句看作由例(9)那样的客事主宾句派生而来。这种基于方法论考量而构建的分析方式,可以有效揭示具有共同语义结构基础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联,凸显相关句式在句法语义上的不同性质。 
    下面我们将对每类动结式的生成过程及其相关句法分布的制约因素进行描写和解释。 
    二 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原则及其配位规则的句法效应及其限度 
    表1中动结式在各句式中的分布状况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动结式的生成机制及其内部约束条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相当的系统性和可预测性。由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是由两个底层动词(包括形容词)的论元结构整合而成,因此,要想系统地说明动结式所支配的论元成分的线性配置,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先行将动结式论元整合过程及其配位方式规则化,由此确立基础句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规则,推导出“把”字句等派生句式,从而系统描写动结式在相关句式中的分布状况。 
    2.1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原则及其配位规则系统 
    关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机制,学界已有广泛的探讨,大多从配价的角度或结合配价分析来认识,并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模式,有的进一步做出认知解释,如黄锦章(1993)、郭锐(1995、2002)、王红旗(1995)、袁毓林(2001)、施春宏(2005、2008a)、宋文辉(2007)、彭国珍(2011)、石慧敏(2011)、刘培玉(2012)等。但很多对动结式配价分析的文献都将动词拷贝形式排斥在外,而施春宏(2005、2008a、2010a)则明确将动词拷贝句作为由动结式构成的两种基础句式之一(另一个就是一般主谓[宾]句),并从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互动关系这个角度探讨了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但无论哪种分析模式,对上面(4)-(8)组的特殊分布情况的描写和解释都不够充分。我们的分析发现,单一地从句法规则或语义驱动、认知功能来描写和解释,都有很大的局限,上述特殊分布现象的产生是语义、句法、韵律、语用等多重界面特征(multi-interface features)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这种互动机制体现出鲜明的作用层级。有鉴于此,本文便试图探讨多重界面特征互动机制对动结式整合过程的制约作用,并对上述各类动结式的分布状况做出较为系统的描写和相对充分的解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机制做出系统的说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