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压制现象分析的语言学价值(1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31 《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 施春宏 参加讨论
其实,如果看一下生成词库论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就会使我们对现代还原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有个新的认识。针对类似例(2)以及“蔬菜大王、苹果汁”之类的表达,生成词库论从词项本身的特征入手寻找解释句法搭配合法性和语义读解合理性的条件,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只有其中的某些名词性成分具备了某些方面的特征,才能生成这样的语法结构。“蔬菜大王”之所以有不同的读解(如种蔬菜的大王、卖蔬菜的大王等),之所以不同的读解存在可接受程度上的差异,是因为“蔬菜”自身的语义角色的多重性和凸显的多能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还原主义策略,既是词库/词汇的,又是生成的。从构式生成机制着眼,我们同样需要借助生成词库论之类的“词汇分解”(lexical decomposition)理论的理念与思路来充实构式语法分析,尤其是构式压制现象分析。 根据上文对构式压制现象“招聘”机制和“求职”机制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构式生成机制的分析中,整体论固然重要,但还原论同样必不可少,甚至觉得目前的整体论更多地呈现为观念的指导和说明,而在具体机制的分析中,现代意义上的还原分析是至为基础的策略。目前学界对各种构式压制用例的分析实际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只不过在讨论构式的“浮现”特征时往往指出其非还原性。[14]考虑一下水分子(H20)的结构和功能也许更有启发。水所具有的液态特性固然不能从其构成成分氢原子(H)和氧原子(O)推断出来,但如果不对水分子的组成成分(原子和数量)及其结构关系进行还原式分析,那么说水分子具有所谓的液态特征,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现象的描述。 其实,强调构式的整体性特征和在分析构式特征中的整体论原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上文已经指出,构式压制分析,重点是要考察构式的能产性及构式生成的限制问题,这自然要求我们有效地还原出现象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对构式中的关键性组构成分的属性特征做出精细的分析。正如陆俭明(2006)在分析句法语义接口问题时指出的那样,“重视词语的句法、语义的特征的研究与描写,将是解决好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的重要一步。”当然,要重视还原分析,并不意味着只有还原分析。关注界面现象/接口问题的构式压制分析恰恰使我们对构式分析的方法论原则有了新的思考,并重新审视还原分析的局限和方法论意义,从而将整体论和还原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融贯论(syncretism)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我们提倡语言分析中的精致还原主义(sophisticated reductionism)或曰精致整体主义(sophisticated holism)的方法论原则(施春宏 2008、2010b、2010c、2013a),正是以此为背景的探索。立足整体,重视还原,不唯还原,强化整合机制分析,是现代还原论的基本原则。 前文说过,构式压制分析的根本目标就是对构式能产性或可接受性的分析,是对构式中常规现象和非常规现象、核心现象和边缘现象的生成基础和机制做出一致性分析。构式的套用、推展、引申、精细化,其基本机制同样也是人类认知的两种基本机制,就是隐喻和转喻。就隐喻机制而言,就是将不同认知域中的若干现象视为结构关系上相同的构式,从而在结构成分及其关系之间建立拓扑性关联;而就转喻机制而言,就是将同一认知域中的若干组成部分做出信息结构上的不对称处理,从而使某个结构成分或关系在特定认知域中得到凸显。由此可见,无论是转喻还是隐喻,都需要逐层还原出结构的成分及其关系,也就是说,仍需要借助精致还原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量的概念与汉语量范畴系统
- 下一篇:背景命题及其触发机制———从“根本”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