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1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23 《中国语文》2013年第5期 陆丙甫 应学凤 参加讨论
5.3 某些藏缅语NP中后置定语问题 戴庆厦、傅爱兰(2002)指出,藏缅语中许多语言,如安多藏、羌、普米、景颇、独龙、纳西、凉山彝、哈尼、克伦等语言中,{名-形}组合不是“前紧后松”,而是“前松后紧”:[形-名]排列内部往往可以加入类似汉语“的”那样的关联词,形容词可以带程度副词等,没有节律上的限制,即定语都是短语性的;而[名-形]排列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节律上有明显限制,常常有音变、音节缩减等,类似复合词。这种区分,看上去类似汉语中紧凑的“黏合结构”和松散的“组合结构”之间的区分(朱德熙,1982:145-150)。 黏合结构的本质是复合词,许多文献中都有这样的分析。朱氏本人在分析名词性黏合结构时指出,“黏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单一的名词,凡是单个的名词能出现的地方,它也能出现”。戴庆厦(2012b:248-251)也明确把景颇语中不带定语标志的{名-定}组合都看作复合词。 如果有关藏缅语中的[N-A]排列确实是复合词,我们可以保守地退一步说,本文以上分析的都是短语结构,对于复合词内部结构并不适用。 这一区分也有其道理。一般认为内嵌越深的结构,受到语用的影响越小,包括语序方面。而泛主谓关系,特别是话题性强的主语,是最浅层的语用关系。如果说语用对语序的作用,在名词短语中还存在的话,那么,到了构词层次,则基本不存在了。 张敏在论证定语的述谓性的同时,也指出复合词内部的定语,即下表所示“白纸”中的“白”,不具备述谓性(张敏,1998:236): 并且,他进一步用下面的例子说明黏合定语不具备述谓性(张敏,1998:245)。 (44)a.这座金山其实不是金的。 b.?这座金的山其实不是金的。 正因为“金山”中的“金”不具备述谓性,所以其所属名词短语可以作为主语带述谓性谓语,相反,“金的山”中的“金的”因为有述谓性,所以不容许所属名词短语再带同样的述谓性谓语。他的结论就是,“不带de的复合词修饰语在意义上与中心语高度整合,他本身不含述谓性”。刘丹青(2011)中下面的例子也说明复合词内部定语极少述谓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