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马来西亚:多语言多文化背景下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4)


    五、展望与思考
    总的看来,马来西亚官方语言推行中采取的一系列渐进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就前景来看,马来语的一体化将是主流。这个结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英语的地位将会得到提升。
    当年反殖民胜利后的强烈独立意识已经淡化,继之而来的是英语国际化的大背景,语言的市场价值在起杠杆的作用。
    (2)泰米尔语等弱势语言将走向衰落。
    本文的重心不在于讨论其他弱势语言,这里只举泰米尔学校的例子来说明泰米尔语的地位。马来西亚刚独立时,共有888所泰米尔文小学,但是到2001年,只剩下535所,减少了353所。柯嘉逊(2001)[10]指出,以目前情况来看,泰米尔小学根本谈不上发展,它们能不能继续生存,都还是一个问题。.
    (3)华语不再必然是华人的标志。
    一方面,一些华人因为种种原因逐步放弃华语;而另一方面,同样是语言市场价值起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非华裔的华语学习者还会进一步增加。
    (4)华语作为母语可能会走向弱势。
    首先是经济因素。母语教育得不到政府的经济支持。老一代有对母语的强烈感情,其中更不乏经济实力雄厚者,他们乐意倾力支持母语教育。但就我的感觉而言,新一代已经明显不同了。
    其次是多语言多文化接触的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西亚政府多年来倡导的马来西亚族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郭熙,2002)[11],新一代母语意识正在淡化,加上多语环境下汉语汉字学习相对困难等等,母语学习态度发生变化。
    三是人口因素。按照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23.96%[11]。但是,马来西亚华族人口比例自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就一直往下滑,从1957年的37.2%减少至2000年的25.5%,目前华人的比例还在下降。一些人士预料,100年后华族将只占马国总人口的5.5%,并将在2020年时减少至18.7%。到了2100年,华族将只占5.5%[12]。决定一种语言前途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由此看这必然会影响到华语。
    四是居住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已由原来的聚集型居住改为分散居住,内部语言交流少了,而和其他族群的接触多了,这对语言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利因素在增长。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的市场效应会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前途带来一些新的希望,事实上这种影响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二是政府至少是在理论上开始放弃“同化”,也为华人母语的继承和维护提供了空间。这里转引一段马哈蒂尔1996年的一段话:
    以前的想法是,为了要成为马来西亚人,人民就该成为百分之的马来人。我们现在承认,这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我们应该把桥搭起来,而不是想办法把我们之间的障碍完全除掉。我们无意要全体华人皈依伊斯兰,我们也告诉我们的穆斯林同胞,“你们不要想办法强迫人民改变信仰”。(柯嘉逊,1999:130)[6]
    马来西亚语言问题也引起我们一些思考。例如:
    (1)作为中国人,如何对待华语国际化大背景下的域外华语的维护和发展?
    (2)一个强势文化的境外语言和所在国主体语言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3)应如何处理坚持母语教育和融入主体社会的关系?
    (4)多语环境下必然出现各种语言的倒退?如何对多语使用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5)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应该如何看待马来西亚政府的官方语言政策?
    (6)如何才能使华语在马来西亚得以维持?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莫莉.全球挑战和国家应对:马来西亚的教育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4(6).
    [3] 谢诗坚.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史[M].马来西亚槟城友达企业有限公司,1984.
    [4] 郭熙.马来西亚槟城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创刊号);又见《南大语言学》2004(第一编).商务印书馆.
    [5]杨贵谊.新马华社与马来语文近况[A].李如龙.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6]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第3版)[C].马来西亚董教总教育中心,1999.
    [7]郑良树.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C].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出版,2003.
    [8] 林水濠等.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M].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出版,1998.
    [9]庄兆声.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生存状况[J].粤海风(网络版)2003(6).
    [10]柯嘉逊.马来西亚政治景观中的种族歧视现象[J].当今大马(电子报),2001-03-28
    [11]郭熙.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Official Language Promotion Vs. Chinese Prospect: A Case Study of Malaysia
    Abstract: It is always contradictory between the promotion of official languag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mother tongues in the society with multi-lingual background. The experience in Malaysia shows that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language position planning rather than the linguistic planning. The realization of position planning is a long process. 
    The efforts paid by the minorities to preserve their mother tongues do work to some degree, but the final destiny of the language is also decided by many other factors.  It cannot be optimistic toward the prospect of Chinese as a minority mother language in Malaysia, and this case provides many subjects worth further discussions.
    Key words: Multi-lingual; Language planning; Preservation of mother tongue
    (原载《暨南学报》2005年第3期)
    [1] 本文根据作者2004年12月12日在澳门语言学会年会的主题报告和2005年1月9日在第四届双语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演稿整理而成。本研究得到了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的资助。
    [2] 见凤凰网2004年4月18日。
    [3] 拿督斯里是马来西亚的州封衔中的最高封衔,比拿督略高,但低于联邦封衔的敦和丹斯里。国内一般把“拿督”译作达图。但有误译作名字的一部分的,如有的媒体就曾把马来西亚前总理的名字和封衔混起来:身着中式服装的APEC领导人——马来西亚总理达图•斯里•马哈蒂尔•宾• 穆罕默德 (见人民网2001年10月21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网页对马方人员的介绍也有同样的问题。
    [4]  《联合早报》2000年1月25日。
    [5] 马来西亚《中国报》2000年1月27日特稿《让马来语“回到民间”》。
    [6] 资料来源:大马华文教育网站:www.catcha.com.my
    [7] 香港《文汇报》2004年8月13日。
    [8] 中国译作拉扎克。
    [9]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10月30日。
    [10]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04年1月5 日。
    [11] 凤凰网2004年4月18日。
    [12] 同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