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动词seem补足语选择的语义特征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摘 要:根据“语义启动假设”与“句法启动假设”将动词seem分为两个不同的词条:一个是“感知性seem”, 另一个是“认识性seem”。由于两类seem的不同释义, 其后的补足语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句法与语义特征。通过对seem后两类补足语语料的考证, 发现“感知性seem”后面的小补足语呈现出“级阶性” (scalarity) 的特征, 这是由seem的“感知性”语义特征决定的。通过对动词seem后补足语的语义特征研究, 提出在英语词典编撰及教学过程中将该动词分为两个不同词条理解。
    关键词:seem;补足语;语义;级阶性
    作者简介:李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语义学。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英语提升动词句法—语义界面的互动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15WLH4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动词seem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提升动词 (raising verb) , 这是从句法角度分析seem做主句谓词时会促使补足语从句成分发生提升移位这一特殊的句法特征。研究者们 (Postal 1974;Moro 1997;刘爱英、韩景泉 2004a, b) 从名词移位 (NP-movement) 、格理论 (case-theory) 、it的句法地位等视角对提升结构的生成进行句法推导分析, 解释了由于提升动词与句子主语不存在论旨关系促使句子成分移位而生成提升结构。谢元花 (2008) 对中国大学生提升动词习得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二语习得者普遍呈现出习得困难。本研究基于 “语义启动假设”与“句法启动假设” (Pinker 1984, 1987) 得到的启示:语义与句法之间存在着对应的映射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为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与限定 (杨京鹏、吴红云 2015:33) 。因此, 映射为不同句法形式的动词seem应有两种语义解释。本文认为, 英语词典中该词应分为两个不同词条,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揭示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习得该类词汇。
    1. 两个seem
    Pinker (1984) 与Gleitman (1990) 等语言学家认为, 动词习得是以语义—句法映射关系为基础的。动词seem具有提升动词及半系动词的复杂语义, 映射到句法形式上产出不同句法表征的句子。Matushansky (2002) 对是否存在两个语义的seem进行论证, 他从seem后可能接的“like-补足语”、“there的插入”、“小句主语的重建”、“题元角色的分配”四个方面进行语义和句法的双重考证后提出将seem分为两类:一类是感知性 (perception) seem, 一类是认识性 (epistemic) seem。他认为, 由于两类seem有不同的语义特征, 后接的补足语也不一样。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补足语来判断某一个句子里的谓词seem到底属于哪一种?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两个seem”存在的事实。
    1.1 从语义的角度判断
    当seem后的补足语是AP, DP, PP等小句时, 句中的seem被判断为含有感知性语义, 当补足语是IP, CP时, 句中的seem被判断为含有认识性语义。两种语义上的区别在于:首先, 感知性seem反映的是句子主语的直接感受, 要求主语的感官参与。句子主语作为事件 (event) 的经历者 (experiencer) 获得对事件的直接感觉以及感知证据, 比如:视觉证据。事实上, “感知”本身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 因此, 作为事件的经历者主观上有时感觉强烈、有时感觉微弱。我们可以将它表达为:“我感觉P具有……. ”, 因此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基于“真实情况”的。其次, 与感知性seem相比, 认识性seem蕴含的认知性判断是事件的经历者根据他所观察到的事情做出的判断。《Collins Cobuild英语语法大全》 (Sinclair 2014) 中对形容词做seem类提升动词的补足语是这样描述的:“当这类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者物似乎具有某种性质, 而说话人也想交代这是谁的看法时, 可用‘to’引出介词短语, 这类短语通常置于补足语之后。”由于这个过程包含主语认知系统运行, 因此被看作是一种“真值判断” (true value judgment) 。这种判断可以是绝对性的, 也可以是相对性的。为了更具体的了解感知性seem与认识性seem的语义特点, 我们看例 (1) :
    (1) My grandfather seems sick.
    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说出例 (1) 试想一个人进入房间看见一些药瓶子和纸巾放在床头柜上, 随后说出“我的爷爷看起来生病了”。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 那该句子可以被认为是“不恰当使用”。鉴于我们已经对感知性seem的基本概念做出解释, 所以就不难理解在这个句子中隐含着“事件感知者”对主语所处情况的“感觉性判断”, 即可以将这个句子解释为:我感觉我的爷爷生病了。
    当seem被理解为“认识性判断”时, 我们可以将它的内涵表达为:“根据我所看到的我认为P具有……”。比如例 (2) :
    (2) a. My grandfather seems to be sick.
    b. It seems that my grandfather is sick.
    (2a) 是基于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的话, 语用上与 (2b) 一样。与我们讨论过的感知性seem在例 (1) 中比较, 例 (2) 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走进房间看见药瓶子和纸巾放在床头柜上, 他便可以根据看到的情况说出“看起来我的爷爷生病了”这句话。
    1.2 从句法的角度判断
    两类seem的主要句法区别在于主语位置的重建和是否允准虚主语的插入。Stowell (1981, 1983) 提出:seem后接名词、形容词和介词等小句补足语时, 小句内都包含一个主语位置。然而这种说法遭到Williams的反对, 他认为小句里不存在主语位置, seem的主语是原位生成而并非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 seem表现出的是它作为系动词的句法特征。Williams采用“there-插入”的方法, 验证只有当seem后接补足语是IP, CP时, 其主语才会发生由从句主语位置移位到主句主语位置。为了继续佐证这一观点, Matushansky (2002) 运用“题元角色分配”方法解构了两种不同补足语的深层结构, 证明了seem后接小句作为补足语时, 它的主语在seem之下的位置不可解读, 因此句子主语的原位就是主句主语位置而并非小句主语位置。一系列证据表明两类seem的主要句法区别在于主语位置的核查和是否允准虚主语的插入。动词seem一方面是提升动词的代表, 另一方面具有半系动词的特征, 从而导致该动词复杂的语义句法内涵。目前, 我们的英语语法工具书、英语词典和英语课本中并没有提到seem的两种语义, 也没有涉及到两类不同语义的seem是如何限制补足语的选择。因此, 学习者不能深入理解seem中蕴含的复杂内涵, 更不知道如何将不同语义特点的seem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去。谢元花 (2014) 对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 (以seem为代表) 句法语义知识发展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 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提升结构里虚主语的知识未能达到英语母语者水平, 可见提升动词的特殊句法语义特征是英语学习者的难点。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将seem作为两个词条整理信息如表1:
    表1. 两类seem
    
    弄清楚了两类seem的句法和语义基础, 我们就要进一步解释两个问题:1) 两类seem后接的补足语分别呈现出怎样的语义特征 2) 根据这些不同的语义特征, seem后的补足语类型如何划分?这两个问题便是本文要解答的核心问题。
    2. seem后补足语的“级阶性”特征
    生成语法认为补足语是中心语投射出来的在句法上与中心语相邻或附着于中心语的成分。句子的中心语对补足语有语义及句法上的强制性, 我们讨论的两类seem对补足语的要求可印证这一点。
    2.1 关于“级阶性”的判断
    级阶性指级阶谓词具有“等级域”的特性 (Matushansky 2002) 。级阶性特征最明显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有两类:属性形容词 (qualitative adjectives) 和类别形容词 (classifying adjectives) 。属性形容词可以分级 (gradable) , 也就是说人或者物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可以不同, 一般都用作系动词的补足语。属性形容词由于具有这种可强可弱的特性也可被称作“等级性形容词” (gradable adjectives) 。例如:cheap与expensive 这一对形容词的“等级域”指的是某物花费了多少。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人more or less intelligent;一部电影more or less interesting, 这里的intelligent 与 interesting都是等级性形容词。与之相对的“非等级形容词” (non-gradable) 指的是没有级阶的限制, 比如:priceless、enormous、tiny等。说明事物类别的形容词便是这种“非等级形容词”, 即要么属于某类要么就不属于, 因而不像属性形容词那样可以分级, 也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通常也不与前置修饰词“very”和“rather”等连用, 绝大多数只作定语修饰名词。
    除此之外, 级阶性还可以指词项本身具有程度上的开放性和可变空间。我们可以用程度副词very来加深程度性形容词的强度, 但是我们却不能用极限副词如absolutely。通过例 (3) 两个句子对比我们便可以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别:
    (3) a. *This computer looks absolutely expensive.
    b. This computer looks very expensive.
    Bierwisch (1989) 提出, 级阶形容词有一个语义程度的论元, 但是这些级阶形容词的论元结构可包含额外的程度可变性。有一些修饰词可以用来加强这些形容词的意义, 比如:so, rather, really, terribly等等。我们经常用某些副词来修饰形容词, 最常出现的结合是:very+gradable adjective。同时, 我们也用一些修饰词弱化程度形容词, 如:slightly, a little, somewhat等, 如例 (4) :
    (4) She has been feeling slightly tired all the afternoon.
    实际上, 类似程度形容词这种级阶性特点同样普遍存在于谓词性名词和介词短语中, 而且是语义上固有的级阶性。谓词性名词与形容词如utter连用后, 同样呈现出级阶性特征。大多数介词短语可以与“程度算子” (degree operators) 结合, 如:more, enough, quite, so, utterly。从语义学角度来看, 能否携带表示程度语义的短语论元是判断seem后补足语是否具有级阶性特征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 还可以用“how 问句”对句子里的程度形容词和程度谓词性名词提问来判断其是否具有级阶性。如例 (5) :
    (5) How is the food in that new restaurant?
    It is fine.
    形容词fine可以被how替代进行提问, 该形容词具有级阶性。
    2.2 小句 (AP/NP/PP Small Clause) 补足语
    根据将seem 分为两类的假设, 我们就得弄清楚究竟是哪一类seem后的补足语需要呈现级阶性特征?两类seem后的补足语差异性如何呈现?我们来对比一下例 (6) 的两个句子:
    (6) a. *This number seems third.
    b. This number seems to be third.
    我们发现, 当seem的补足语是一个非限制性短语 (IP) , 句子才是合格的。有一些观点认为导致句子 (6b) 合格的原因是“be-插入”。但是, 我们都知道be动义本身并不具有级阶性语义, 因此可以判断出 (6b) 合格的原因并不是“be-插入”。由此引起我们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即:两个句子的唯一区别就在于seem本身的词汇意义。从句法的角度来看, seem后接补足语的句法特征与seem的释义有直接联系:当其后补足语是IP或者CP时, seem被看作是“认识性”;当其后补足语是AP/DP/PP时, seem被看作是“感知性”。因此, (6a) 里的seem是 “感知性seem”, (6b) 里的seem是“认识性seem”。
    从对seem的语义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感知性seem”要求其小句里的形容词短语具有级阶性特征, 而“认识性seem”没有这个要求。正如Bolinger (1972) 的主张:如果seem后面的小句谓词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 那么这个形容词就必须具备级阶性特征, 而此时, 动词seem就含有“感知性”语义解读。
    因此, 在接下来的讨论里, 我们将关注“感知性seem”后补足语的级阶性特征。
    1) 名词与形容词小句补足语
    Bolinger (1972) 提出只有“谓词性程度名词” (predicative degree nouns) 才能够出现在seem的补足语位置上。然而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是“谓词性程度名词”则可以通过核查该名词对级阶性环境的敏感度。请看例 (7) :
    (7) a. What he talked seemed nonsense.
    b. John seems a fool.
    c. *John seems Mary’s friend.
    d. John seems to be Mary’s friend.
    在例 (7) 中,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名词出现在“感知性seem”补足语位置, 该名词就一定是“谓词性程度名词”。因此对“感知性seem”后名词补足语的限制条件即为:该名词必须具有级阶性特征。表示人物性质、特征的名词本身具有内在级阶性, 比如表达“个体评估/评价”等语义的名词。例句 (7c) 的不合格也恰好说明了只有含有级阶性的名词才能作感知性seem的补足语。但是可以通过“be的插入”解除级阶性限制, 将名词小句转换为非限制性从句, 例如 (7d) 。事实上, 能否在名词前加上如utter, quite a, such这类修饰词便是该名词是否具有级阶性的信号。如果在该类名词前加上表示程度的修饰语, 则可以加强这种语义, 比如例 (8) 的两个句子:
    (8) a. Lucy is quite an angle.
    b. John is quite a fool.
    修饰语quite使谓词性名词的级阶语义程度更深。在例 (8) 里, 宾语angle, fool本身具有程度开放性。那么如果当谓词表达的不是对个人评价的时候, 是否也具有如上的等级性呢?比如例 (9) :
    (9) a. Lucy is quite a teacher.
    b. This is quite a dress!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it?
    很明显, 例 (9) 的名词本身并不是对个人进行评估或者评价, 因此这两个谓词均没有表示等级的语义。当一个非等级性谓词 (名词) 经历 “等级强化” (scalarity coercion) 后可以被释义为“突出的、卓越的”, 类似例 (10) :
    (10) a. Lucy is an outstanding teacher.
    b. This dress is expensive.
    通过对比例 (8) 与例 (9) , 我们得知谓词性名词只有在表达对个人评价的“quite a 句型”里才能获得级阶性释义, 该解释同样适用于“such a ”结构, 如例 (11) :
    (11) a. She is such a writer.
    b. He is such a fool.
    级阶性名词与非级阶性名词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所以 (11a) 的意思是:她是一个典型的作家; (11b) 的意思是: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由上可知, 在quite a与such a句型里, 只要是表示对个人评价的名词与形容词均可获得级阶性释义。这种释义在seem的补足语位置上也可获得, 如例 (12) :
    (12) a. She seems such an angle.
    b. He seems quite a fool.
    由于级阶性的限制条件, 我们再考察级阶性形容词和非级阶性形容词在seem后的不同释义, 如例 (13) :
    (13) a. This house is quite old.
    b. *This house is quite wooden.
    由于程度修饰词quite的存在, 检验了级阶性与非级阶性形容词谓词的区别。属性形容词old本身具有内在级阶性, 被quite修饰强化后便加深了这种语义。而类别形容词wooden不具备级阶性, 不能被quite等程度词修饰强化。
    2) 介词补足语
    大多数介词短语可以与程度修饰词搭配以达到强化该介词短语本义的作用。这些程度修饰词包括:enough, more, less等, 请看例 (14) :
    (14) a. She is more [pp into semantics] than him.
    b. He is more [pp on drugs] than others.
    Corver (1993) 指出:程度修饰词可以分为两类:very和as类只能修饰形容词;介词短语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与修饰词more, enough, less连用。
    当介词短语与程度修饰词合并使用时, 它们也可以作为补足语出现在seem的补足语位置上。但是当介词短语是表示“空间大小、距离长短”时不能作seem的补足语, 试比较例 (15) 里的两个句子:
    (15) a. *This apartment seems 10 miles down the road.
    b. This apartment is 10 miles down the road.
    除此之外, 表示地点和方位的介词短语也不具备级阶性特征, 因此作为seem的补足语会导致句子不合格, 如例 (16) :
    (16) a. * John seems quite out of the hotel that he needs a good rest.
    b. John is quite out of his mind that he needs a good rest.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out of the hotel”不具备级阶性特征导致句子不合格, 而 “out of his mind” 描述的是某个人的状态, 可以与程度修饰词并用, 实现其级阶性特征。由此可见, 当介词短语描述的是主语情感状态时与评价性谓词名词非常相似。
    3. 级阶性的强化
    我们已经通过一些例句证明, 某些非级阶性谓词加上程度修饰词之后可转换为级阶性谓词, 这种手段被称作 “级阶性强化”。一些非级阶性形容词与程度修饰词合并后可以用在感知性seem后作补足语, 该过程如例 (17) 所示:
    (17) a. * This question seems mathematical.
    b. This question seems pretty much mathematical.
    语义上, 形容词mathematical并不具备级阶性特征, 然而在 (17b) 里, 通过级阶性强化使得句子合格。但是有一些形容词不能进行级阶性强化操作, 因此不能作为感知性seem的补足语, 如例 (18) :
    (18) a. *This number seems more second.
    b. *The house seems quite wooden.
    形容词second和wooden不能表示一种程度上“更大”或者“更小”的语义, 即便是加上程度修饰词也无法改变其本质语义, 因此属于“级阶性强化操作失败”。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名词的级阶性强化与非级阶性形容词短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级阶性强化操作,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
    以非级阶性名词为中心词的名词短语可以被显性程度词修饰而成为seem的补足语。能与这些形容词兼容并用的名词能够成为感知性seem的补足语, 反之, 不能成为感知性seem的补足语的名词便不能够被这些形容词修饰。含有非级阶性中心词的名词短语被一个显性程度词修饰后, 可以成为感知性seem的补足语, 如例 (19) :
    (19) a. She seems such a singer.
    b. He seems quite a cook.
    程度修饰词必须提升到名词短语的边缘, 即:[ Spec_NP]. 当一个名词被“空算子” (null operator) 强化而不能做seem的补足语时, seem的程度特征便不可解 (uninterpretable) 。在这种情况下, 级阶性名词如何才能出现在seem的补足语位置上呢?在弄清楚这个问题前, 我们先来观察两类级阶形容词:一类是规格/维度形容词 (dimension adjectives) , 另一类是价值形容词 (value adjectives) (Hamann 1991) 。两者的区别在于:规格/维度形容词带述谓成分的主语以及谓词所蕴含的程度, 因此具有两个论元;价值形容词有三个论元, 第三个论元与主语的相关“范围” (scale) 。常用规格/维度形容词为:tall, short, big, small等;表示价值的形容词可以作为强化类形容词 (intensified adjectives) , 如:great, poor, excellent, negligible, clear等。实际上, 价值类形容词本身并不具备级阶性特征, 但是当与带有程度语义的修饰词连用后便可作为程度补足语出现 (Bierwisch 1989) 。为了证明这一点, 我们可以将价值类形容词与表示测量的短语合用, 试看句子是否合格, 如例 (20) :
    (20) a. *Lisa is five grades good in English.
    b. Lisa is five grades better in English than Mary.
    从例 (20) 我们得知测量词组不能与表示积极意义的价值类形容词连用, 却可以与表示比较意义价值形容词连用, 但是这并不否认这些形容词本身缺乏级阶性。另一方面, 价值类形容词可以被副词very, too, so修饰。规格/维度形容词short可以带一个程度论元、一个独立论元。所以short与价值类形容词capable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可以带超过一个可变论元。Seem的小句补足语里, 一个价值类形容词可以赋予一个非级阶性名词短语转变为级阶性的能力, 如例 (20b) , 但是规格/维度形容词却不行。
    4. 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是语言的信息载体, 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英国语法学家Wilkins (1972) 曾经说过: “没有语法, 人们能够表达的事物屈指可数; 而没有词汇, 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根据处理深度理论 (depth-of-processing) :记忆是依据信息处理的层面而定的, 当一组信息由浅表进入深层处理层面时, 记忆会更持久 (Craik & Lockhart 1975) , 此理论被广泛用作评估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动词seem的语义特征特殊性限制了其句法表现, 教师在进行特殊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将该类动词因固有语义而产生的差异性句法表现的理据呈现在学生面前, 促使学生在习得该类动词的过程中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随着学习者认知加工的深入, 词汇信息在被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进入记忆深层, 学习者一旦理清了这些特殊形式的理据性, 习得该类动词就不再停留在机械性记忆层面。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要关注词汇的表面意义, 更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同一类词汇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不同释义。只有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学生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5. 结论
    动词seem的两种不同语义对其后补足语的选择表现出了不同的限制条件。感知性seem后的小句补足语普遍呈现出级阶性特征, 不同的seem有不同类型的补足语, 而不同的补足语反过来也决定了seem的语义解读。因此, 我们建议在英语词典编撰中将动词seem分为两个独立的词条, 教师在教授该类动词时应根据其特殊的句法语义表现进行分类教授。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对动词seem的补语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这并非能描述出seem这类特殊动词后接补足语的特征全貌。后续研究还可以通过对以seem为代表的提升动词如appear, happen, turn out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的全面描述, 为该类动词习得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困难寻求对策。
    参考文献
    [1] Bierwisch, M. The semantics of gradation[A]. In Bierwisch, M. & E. Lang (eds) . Dimensional Adjectives: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Conceptual Interpretation[C].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9: 71-261.
    [2] Bolinger, D. Degree Words[M]. The Hague: Mouton, 1972.
    [3] Corver, N. A note on subcomparatives[J]. Linguistic Inquiry, 1993 (4) : 773-781.
    [4] Gleitman, L. The structural sources of verb meanings[J].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 (1) : 3-55.
    [5] Hamann, C. Adjectives[A]. In von Stechow & D. Wunderlich (eds.) . Semantics: A Handbook of Research[C].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1: 657-673.
    [6] John Sinclair著, 任绍曾, 译. Collins Cobuild英语语法大全[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7] Matushansky, O. Tipping the scales: The syntax of scalarity in the complement of seem[J]. Syntax, 2002 (3) : 219-276.
    [8] Moro, A. The Raising of Predicat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9] Pinker, S. Language Learnabilit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10]Pinker, S. The bootstrapping problem in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 Ma Whinney, B. (ed.) . Mechanis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C]. Hillsdale, NJ: Erllbaum, 1987: 399-441.
    [11]Postal, P. On Raising: One Rule of English Grammar and It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74.
    [12]Stowell, T. Subjects across categories[J]. The Linguistic Review, 1983 (2) : 285-312.
    [13]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
    [14]Williams, E. Argumen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J]. Linguistic Review, 1981 (1) : 81-114.
    [15]刘爱英, 韩景泉. 提升结构的句法研究[J].外国语, 2004a (5) :11-18.
    [16]刘爱英, 韩景泉. 论英语系动词结构[J]. 现代外语, 2004b (4) :360-369.
    [17]谢元花. 中国学生对于提升动词的习得初探[J].现代外语, 2008 (3) :301-309.
    [18]谢元花. 中国学习者英语提升动词句法语义知识发展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 :572-583.
    [19]杨京鹏, 吴红云. 运动事件框架下英汉空间界态的句法—语义接口实证研究——以“walk through” 为例[J]. 外语教学, 2015 (4) :33-36.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