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2021年03月05日09:19

http://www.newdu.com 2021-03-05 文艺报 殷秀玲 参加讨论

    关键词:现实主义
    2020年,人们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浮躁、焦虑的情绪所困扰,而张秋铧以作家的定力写诗作文,并沉下心来,梳理旧作,创作新篇,汇集成《东湖洼之晨》小说集。集子选录小说24篇,内容涉猎农村、城市、部队、医院、家庭等题材,展现了南北地域风情,描写了各色人物,内涵丰富,色彩鲜明,感情细腻,语言灵动而有张力。
    张秋铧于1968年开始发表文章,1979年专业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400万字。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园中情》《抗日名将张自忠》《太阳半张脸》,中篇小说集《烟雨南运河》,传记文学《走向和平》,文化随笔《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1995年首次出版《抗日名将张自忠》,20年后再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为该书提名“捍疆卫土”,其作品生命力、影响力在当下文学界实属少见。有人称之为“张秋铧现象”,当然更多的是指他年过古稀仍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笔耕不辍,佳作频出。2019年出版长诗《涛声回响六百年——钓鱼岛之歌》。
    短篇小说《东湖洼之晨》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当时被全国各地小说类杂志相继转载,河北省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晨曲》。时隔多年,天津作家武歆在张秋铧作品研讨会上谈到其创作特点时说,《东湖洼之晨》与当下的作品相比,一点也不落伍。是的,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敢于追求富裕美好生活、大胆创业的故事,缘于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与描写手法,被人们长久记忆。作者将该篇为小说集冠名,有着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民勤劳致富的劲头没有变,乐观向上的生活基调没有变,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没有变。一篇文学作品围绕国家发展的大主题,以丰厚的思想性、较强艺术性,为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作注脚,这应该是文学艺术的现实意义。《边鸟》以新颖的视角,描写国境线两边两棵树上的两对儿鸟,与树下驻扎的两国哨兵的跨越“国界”的生活。通过对自然界无意志、无思想的树与鸟的依附、鸟与鸟的聚散,描绘出自然和谐美的场景。作品以文学艺术的内涵呈现人道主义,呼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生发出感人的力量。作者用评论家刘乐群对《边鸟》评判的信,作为小说集的序篇,十分恰当地概括了这部小说集的创作艺术特点,“刚笔见气魄”,“柔笔出神韵”,其格调与各篇风格一脉相承。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读《东湖洼之晨》小说集,读出了张秋铧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以及浪漫的现实主义底色。作者在叙事中大开大合,以刚健的笔锋切入时代,切进社会深层、底层,在小切口处展露作家大胸襟。作者时时保持敏锐的感觉,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既有前瞻性的预判,又有对事态时事的深刻思考。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以关注时代发展、社会矛盾和民众生活为命题,担当文学创作的责任与使命,思索、探讨着人性的、思想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作品中植入国家故事、时代话题,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愿景,形成一部部、一篇篇文学作品,引发读者共鸣。其大情怀、大格局的浪漫主义底色显现其中,让作品精神不落伍,能够常读常新。《啊!明云》主人公是一位地主阶级出身的“娇小姐”,她背弃出身阶层投身革命,成为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红军女战士,最终却被“改组派”夺去鲜活生命,熄灭了青春的火焰,读来仍为“时代病”吞噬生命而唏嘘不已。《小兄弟与洛戛大哥》描写小红军在掉队路上结拜汉藏两族兄弟的民族团结故事。《谛听女儿脚步声》关注新冠肺炎病毒严峻形势下的白衣战士,讲述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两代人,关键时刻以仁心仁术,患者至上,白衣执甲,不惧风险的精神,演绎出平凡人的英雄主义。
    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张秋铧出生于江汉平原,从军数十年,旅居北方多地。在荆楚文化的滋养和燕赵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南”婉约“北”阳刚集于一身的性格特点。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他乐观向上、心有气象、存天地之浩气的宽阔胸襟。这对一个作家创作而言,作品必定体现出“我”在其中,引领读者深入到作品中去感受清新的格调、活泼新颖的叙事,领略作品中鲜活健康的阳光人格,品读出十足的生命张力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纳入小说集中的作品,从各领域的各色人物看,无论大人物还是平凡普通人,无论命运如何,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不屈服命运、奋发追求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光。大人物身上自有英雄气,小人物也能活成群像中的坐标,散发人性良善的魅力。总之,整部作品叙事格调昂扬激情,语言崇尚唯美,感情细腻舒展,婉约中释放浪漫主义色彩。是的,一个作家思想抵达的地方有多远,作品的内涵就有多饱满,人物生命力就有多旺盛。
    现实主义思想底色隐于心理活动。小说创作的心理嬗变也是一个作家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张秋铧在创作设计与构思中,观察、感受、认识社会改革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百态与百态人生,涉猎的题材虽广,但塑造的所有人物都拥有健康的人格、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家国情怀,努力让生命精彩绽放。他们的心里始终是开放性的,没有悲戚、阴郁和丑陋。《新来的护士周萍萍》描写了年轻的小护士对待伤病员细致周到的护理,当得知父亲在狱中亡故的消息,她抹去眼泪,面对现实,坚强地走向自己的岗位。农村来的打工妹阿珠,丈夫进了监狱,她独自抚养孩子,做点小生意,等待丈夫早日归来。《法论》和《生命的张力》等篇都是描写下岗工人自谋生路,艰苦创业,甚至被输送到国外做劳务,仍不等不靠,昂首做人。他们是一群不屈服命运的普通人,是社会改革进程中被时代冲刷的小人物缩影,不管命运如何,都挣扎着活,做最好的自己,读来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短篇小说是生活的横断面,从小切口处去记录时代脚印,抒写国家与社会宏大题材中的小故事。这部小说集中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但反映的主题思想均是主旋律。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不难找到一根脉络,那就是作家的精神走向,即作家的世界观和精神色彩,渲染着浪漫的现实主义思想底色。当读者深入作品,密切与各色人物神游交汇时,相信在你的眼里已然呈现出一片张秋铧的“文学世界”;感受到总有那么一束光,始终明亮在七旬老作家的心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