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源泉》:美国的“青春之歌”(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 佚名 参加讨论

    反大众的创造者之歌
    如果说,长者和权威的经验会让自我被扼杀在摇篮中的话,那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则是自我成长以后所要经受的最大考验。
    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大众的恐怖与盲从做出了精彩的分析,事实上,自从法国大革命以后,"多数人的暴政"就一直是人类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在和平而非革命时期,大众的低俗与盲动也会像流行感冒一样,使自我在集体的疫病中被彻底摧毁。
    小说中,出版商华纳德利用了大众的恶俗趣味,使自己的《纽约旗帜报》迅速发展为巨大的报业集团,在确定办报方针时,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旗帜》用同样的版面,同时刊出两则故事:一则是一直努力奋斗的年轻科学家,在顶楼里忍饥挨饿,从事伟大的发明的故事;另一则是有关一个女仆,一个被执行了死刑的杀人犯的心上人,正等待着私生子的出生。一个故事引用了科学图表;另一个故事--采用了一幅衣冠不整表情悲戚、耷拉着嘴角的女孩照片。《旗帜》呼吁读者帮助这两个不幸的人。它为那个年轻的科学家筹到九美元四十五美分;为那个未婚母亲筹到一千零七十七美元。盖尔·华纳德召集部属会议,把登载两则故事的报纸和所筹集到的钱放到桌子上,问道:"咱们这儿还有人不明白吗?"没人回答,于是他又接着说到:"现在,你们全都知道了《旗帜》是一份是什么性质的报纸。"
    ……
    "性第一,"华纳德说道,"眼泪第二,撩起他们的欲火,让他们哭天喊地--你将会征服他们。"
    华纳德是成功的,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迅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自认为已经成功操纵大众的他,却在晚年时尝到了玩火自焚的滋味--在小说的结尾,当华纳德看到自己妻子与他人通奸的新闻被传遍大街小巷时,他的下属来请示他,面对这则新闻,《纽约旗帜报》该怎么办时,他只好无可奈何的说:"我们要刊登它,这是新闻。"
    事实上,一味迎合大众以取得利益的人,最终必然会为大众所鄙弃。而只有坚持自己理想,旨在启蒙大众的人,才能赢得大众心底的尊敬。洛克是这样,兰德也是这样,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又有哪一个不是背着"狂人"的骂名而最终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新文化巨匠呢?萨特说:"人就是自由"。我以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自由就是实现自我的自由,成为创造者的自由。
    试想,如果人类创造万物的智慧能够被模仿,或者说,人类创造万物的智慧就是会模仿,那么人类恐怕就会与大猩猩无异。字典上定义"人"时,就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现今的科学证明,大猩猩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而它不会做的,就是用工具来创造,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呢?
    因此,在《源泉》中,兰德提出了二手货(Secondhander)这个概念,用以标明那些没有原创力,没有自我,只会模仿别人,依附于他人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的人。在面对社会中大量二手货的存在,原创力的日益缺乏时,她提出了创造力的重要以及对青年志气的认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