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从被遗忘又被想起的“华佗手术”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20-08-11 中华书局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参加讨论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

    本报读书版曾经以《“疫情书”大卖 医疗社会史将成显学》为题,报道过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读书界的一种现象,同时提到,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还需添砖加瓦。

    今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于赓哲《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在这方面又前进了一步。此书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孙思邈形象的逐步神化,到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备药图》,几乎每一点都可以拿出来做篇大文章。

    不过此书最有意思也最具内涵的,当数第一章《树木与森林——西医视角下的医学史研究》。此章其实就是古典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比。

    作者指出,“科学还是迷信”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以“科学”为标杆提出的。如果对古典医学的研究围绕“科学还是迷信”来进行,实际上会妨碍对历史真实的解读。

    比如,“医巫不分”本是客观存在的一段历史,实际上,巫术之中有科学萌芽,这几乎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事情,试图剥离“医巫不分”的历史,说白了是不自信。

    再比如,“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擅长治急性病、中医擅长治慢性病”等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是一种近代以来发展出的“防御”。作者指出,在中医独领风骚的漫长岁月里,其从未放弃过治标,也常以“见效神速”“救急病”为号召。而在西医传入中国后,给民众的一大震撼,就是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的立竿见影,使得古典医学相形见绌,于是渐渐发展出了“标本之说”“急慢之说”,这既是对西医快速疗效的承认,也是对中医价值的重新阐释,而这种阐释与中医真实的历史已经有了明显不同。

    最能反映国人对“中西医对比”复杂心理的,莫过于“华佗手术”问题。华佗被认为是第一位运用麻醉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但是技术失传,历来都有人质疑华佗外科术的真实性,比如陈寅恪就曾怀疑华佗外科术是一个脱胎于印度神话故事的传说。

    但是考古发现证实中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外科手术,目前在国内考古中已经发现开颅术案例三十多起,其中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一个有明显手术痕迹的颅骨将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而1991年在新疆发掘的距今约2500年男性干尸,则有腹腔外科手术的痕迹。《从疾病到人心》相信华佗外科术是真实存在的,并认为正是因为对人体结构和外科手术危险性的一无所知,才使得上古人类敢于对人体动刀,但也正是因为疗效有限并有极大风险,古人才逐渐放弃外科手术,转向更为保守的汤药针灸。这也解释了华佗外科术的历史命运——华佗健在的时候腹腔外科手术已经是医家另类;到六朝就已开始否定华佗外科术,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怀疑此事的真实性,可以说从华佗身后一直到西学东渐之前,华佗外科术基本上已经躺在故纸堆中无人顾及。

    但是西医的外科成就令国人震惊之余恍然大悟:原来华佗外科术有存在的可能!而华佗外科术的历史显然比近代西医外科术早,故国人立即指认西医外科术实出于华佗术,故华佗是外科鼻祖。华佗外科术经历了被推崇——被怀疑被遗忘——再度被推崇的“马鞍形”历程,而后面这个高峰,实际上是面对西方医学外科手术成就时,国人在华佗身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信的结果。

    《从疾病到人心》认为,那个“马鞍形”历程的中间部位更值得深思。假如按照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脉络自然发展的话,华佗外科术将继续被视为神怪传说,永远尘封在故纸堆中。耐人寻味的是,国人近百年来对华佗的推崇,首先是因为西医外科成就使其重新确认了华佗外科术的真实性,其次是因为华佗外科术诸要素与西医暗相契合。

    作者幽幽地写道:古典医学好比是片树林,热心保护“传统文化”者实际上在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彼有我亦有”的心态,对照着西学这面镜子,挥斧在古典医学这片树林里砍下了自己中意的树干,扎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传统医学”形象,其实背后那片更茂密的树林才能反映古典医学的真实面貌。

    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就是对影响历史深层因素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