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答一道“开卷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7-10 文艺报 任林举 参加讨论

    其实,每一个命题写作都是一道开卷试题,它严苛地考验着写作者的知识、情感、思想储备和对事物的感悟力、理解力。
    对于这种策划或拟定出来的题目,作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毕竟,创作是一种个体性、个性化的劳动,秉承着所谓有感而发的原则,对于自己没感觉、没准备的领域,把握起来难度很大,有可能因为准备不足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但话又说回来,每一个人都有社会属性,都是现实中的,有可能、有理由、也有必要对人们普遍关注的事物或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写什么,从来都不应该是写作的障碍,关键是看怎么写。放眼古今中外,文学中的同题诗、同题文、同一个写作主题下的作品比比皆是,哪一个题目下都有传世之作。
    对于这个扶贫主题的写作,一开始我也有些犹豫。因为觉得这种题材要想写好很难,难就难在作家必须在一个新的领域里重新活一回。还有就是因为手头的写作任务积压太多,如果没有十分的必要,我也会选择驾轻就熟,这是人性中从来不缺的惰性。当我为自己寻找借口的同时,我也在审视摆在面前的这个写作主题。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切类似的工作都看作一项形式化的社会事务。有时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时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成见和趋于表象的思维影响了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脱贫攻坚,大约也是这样,只有当我追问到这件事的本质和意义时,才发现它的重要性和重大性。
    在传统的文学观里,一直认为生、死、爱是三大永恒主题。现在,突然跳出脱贫这样一个现代词汇,它能与三大主题并列吗?仔细想来,它们还真是同一个重量级的主题。让我们客观地回顾一下人类历史,我们哪一天停止过摆脱贫困的斗争呢?包括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实质上也是对贫困的恐惧,只不过人们对自己的安全边际设置不同。能量小的人满足于每日的饱足和“年吃年用”,能量大的人把野心调高至终生无忧或几代富足。善良本分的人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摆脱或远离贫困;贪婪邪恶的人不惜剥削他人从而构筑起高高的“护城墙”,将自己与贫困隔离开来。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文学作品本身,那些战争、权谋、商战等主题的作品本质上都是反映了人们为追逐利益而进行的争斗,它们都能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摆脱贫困这个主题为什么不能呢?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它的人文价值在,它全面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性复杂的文学可能性在。
    为什么说每一个命题写作都是一次开卷考试?因为每一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答得好坏、最终得分情况,与答题人的思维、理念、学识以及能力发挥情况有直接关系,与判卷人的见识、水平和公正性也有直接关系。这是一种双向检验。关于对脱贫攻坚进行书写这道大题,我们在动笔之前,必须要认真地进行审题和思考,我们对这件事情到底如何理解,我们要写什么?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没有必要的?什么是表象的,什么是本质的?文学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怎么写才能更加凸显这个主题的意义?对于这些问题,可能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写作取向。我则认为,既然是一项国家行动,它就一定有统一的工作程序、开展模式、衡量标准和结项要求,全国各地的情况大致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很多东西都是雷同的、程序化的和凝固的。如果我们每个作家都让自己的笔运行在整体氛围、过程、方法、项目、成效和结果等这些表层表象上,很可能最后这些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一套书读起来,相当于把一本书读了多次。看到最后,可能读者脑海中只剩下一个画面——每个贫困农民都拿着一大把钱,在喜笑颜开地数着。这样的作品,不管付出了多少劳动,终究是毫无意义的,不论怎么讲,也难以抵达文学应有的高度和标准。文学强调的是个性,反对的是雷同,包括角度和立意的雷同。
    鉴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放弃高大上的角度,只写小人物,只写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农民。写他们也不是只写他们如何开动脑筋找项目、找钱和如何脱贫致富的,那些标志着工作过程和成果的东西是要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但不能作为文学书写的最终指向。既然写人,就要通过人的行为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冲突、共振和改变。其实,这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涵,即扶智、扶志和激发内生动力。物质只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杠杆、一种手段,既不是永久的,也不是根本的,根性的力量来自于人的信念和观念,只有精神力量强大、健康起来,才会有内生动力,才是物质财富得以实现和增长的保障。文学,就是要关注、展现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凡临重大事件、重大关头,人性的复杂性都会得到充分展现,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得以放大。这次脱贫攻坚,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它的重要性和重大性;二是参与的层面多,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基本涉及所有的行政层级;三是参与深度比较大,很多高层和上层管理人员直接下到基层与普通农民面对面对接,一下子就打破了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打破了原来的壁垒,使很多精神要素释放出来。就像一场雨突然落到了草原,烟尘、声响、无声的交融和暂时的混乱同时迸发,但生机和本真的欲望也都释放出来。我花了近两个月时间采访,听各种身份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就是体察到各种精神力量的交织和互动。人性的善恶美丑在这种交汇中,如各色花草般异彩纷呈。
    因为写小人物难免涉及一些具体问题,想把事情干好的人,也就是文学里的典型人物,往往在矛盾冲突中体现性格和境界,就不可能不暴露一些问题。我不能不面对现实,也不可能不触及任何矛盾。我在作品中不能不对贪婪、懒惰、狡黠、蛮横、不负责任、缺乏同情心等人性中阴暗的成分进行呈现和揭露,但也不能不对坚忍、顽强、善良、感恩、公义、悲悯、敬畏、责任心、使命感等人性中美好的品质站在公共道德和认知平台上予以肯定和赞颂。文学的原则告诉我,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立体化的人物,作品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我想,我应当也至少会坚持起码的文学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