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青年文艺评论家齐聚杭州抛新锐观点 从李宇春说到蔡徐坤

http://www.newdu.com 2019-09-24 钱江晚报 孙雯 参加讨论

    青年文艺评论家齐聚杭州 抛出好多新锐观点
    从李宇春说到蔡徐坤 都是审美观在变化
    “现在太多佛系的文学批评家,讲话一来二去,没有锐气,我就不舒服。”
    刚刚过去的周末,第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杭州举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涌豪先生在论坛上抛出了上述的观点。
    不过,这两天聚集在杭州的青年评论家们,没有让前辈们失望。基于近年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现象,他们发出了自己独有的声音。
    “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
    在以“致敬70年:青年文艺与国家形象”的主题下,本届“西湖论坛”分设“造型艺术与新时代中国形象主论坛,“媒介融合迭代与文艺评论新样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人工智能与艺术未来”“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融’语境下的文艺发展新生态”五个分论坛,以及“对青年文艺批评的批评”名家论坛。
    如果你是这些论坛听众,会发现自己的“爱豆”被点名了。当然,被点名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是青年学者们试图借由大众耳熟能详的面孔去揭示背后社会文化的变迁。
    为什么流量爱豆已经进入黄昏
    流量爱豆已经进入黄昏?关于这个观点,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牛鸿英从李宇春和AC雷曦说起。
    她认为,李宇春是一个新的偶像时代来临的一个前兆;而2019年前半年,在网综节目《这就是街舞》第二季里凭借甩手舞脱颖而出的舞者AC雷曦,他以可阴柔可阳刚的多元化样貌以及自身的努力,获得多数网友的肯定。
    牛鸿英觉得,这些人物,预示着偶像时代的变迁以及在这种变迁背后美学特征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背后隐含着我们的社会价值判断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这些年还出现了其他的偶像,凸显着现代社会的偶像判断标准与以前完全不一样。
    “最近鹿晗很惨,大家都说《上海堡垒》惨败,是因为鹿晗。其实怎么可能因为他呢?导演、编剧等核心环节在哪里呢?”
    同样被牛鸿英用“很惨”来形容的,还有2018年在《偶像练习生》中出道的蔡徐坤,“他们意味着流量爱豆的黄昏,他们可能背了他们不应该背的锅,其实是背了过度商业化的黑锅。”
    听得出来,就个人而言,牛鸿英和大众一样,觉得蔡徐坤这些偶像男孩“好看”——
    “在节目选秀过程当中,他真的长得特别美,一直热度特别高,投票也是全国第一名,选出来9个人他是团长。”但是,就因为蔡徐坤代言了NBA赛季的广告,即使他的动作在不懂篮球的牛鸿英眼里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篮球粉”绝不答应,他们认为“这个太业余了,还敢代言NBA”?各种讽刺、批评,随之而来。
    “这两个人的‘沦陷’,说明我们现在审美标准变成了杂糅美学,已经超越了形式美学的阶段。”牛鸿英说,这种审美上的变化,让与之相呼应的新偶像出现了。
    比如,毛不易和霍尊,“他们表现出来的价值状态和他们在专业领域内超强的本领,使之成为优质偶像新的代言人。”虽然,这一类偶像,“不算难看,也不算好看”。
    这个变化的背后,是青年文化在商业逻辑之内,对过去那种老的价值系统的升级。
    当下的文艺创作存在历史感的稀缺
    新时代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其实它是一种品质概念,新时代也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审美观。
    ——这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罗怀臻先生提出的观点。
    据他透露,在6月份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有这样的一组数字:舞蹈作品的出票率是100%,上座率是高于100%;话剧的出票率是86%,上座率低于86%;戏曲的出票率73%,上座率平均50%左右。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中国戏曲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它日渐和时代拉开距离。
    在“西湖论坛”上,诸多青年评论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颜全毅教授举了一部戏的例子——戏中的女人丈夫去世,她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当了挑山工。有一个男挑山工想帮助她,两个人拥有了爱情。
    “挺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位女性的婆婆想尽一切办法把爱情扼杀了……这个婆婆很神奇,她不停地告诉孙子‘你妈妈很坏’,那个孙子不停地跟他妈妈闹。”
    颜全毅觉得这种语境很令人诧异,“我跟一个戏剧界的朋友谈,是我们戏剧界非常好的专家,他跟我说这是有真事,真事就是这样。那么我说,我们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真事,但放在舞台上,你是否能跟今天人的精神相对应?如果不能,那就是微典型人物。”
    在评论家的观察中,这样的戏曲不在少数。
    在论坛上,评论名家也对年轻一代提出了期望。
    “我是搞古典的,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当我们翻一部书,特别是汉唐以前、先晋以前,翻一页过去500年;如果翻先秦的书,翻一页过去上千年。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你是非常渺小的,你当下任何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深厚的历史在支撑,所以历史感的稀缺对我们来说是当然的,那就需要我们实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意识地加强。”汪涌豪说。
    汪涌豪认为,历史感能够破除当下的许多迷障,历史感可以疗救现实的失败,历史感可以摆脱无根的困扰,而且历史感还可以改变过于个人化的自说自话或者喃喃自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