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伍子胥列传读后感_《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读后感一
    伍子胥是春秋时著名的谋略家,但当翻开史记,我发现他的经历比我想象的惊险、曲折。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在历史上创造的不朽价值,值得人们去借鉴和探索。
    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其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伍子胥虽然借吴国之力复仇楚国,对楚国也许算“不忠”,然而他借吴之力复仇之后,待吴王夫差,一直忠心耿耿,终无二心。他的“不忠”也只是为了被杀的父亲与兄长,从这个出发点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复仇的代价却是使一个国家的人民饱受战争的磨难,这是伍子胥所没有考虑到的,叛逃吴国,也是形势所逼。伍子胥列传
    有人说伍子胥是愚孝、愚忠,但我觉得忽略这一点,从他尽心尽力扶持吴国君主来看,他是舍小义,成大名,其意志力非一般人可比。从司马迁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司马迁对伍子胥的欣赏之情,司马迁在列传中选择了许多“奇异”之人,这些人对历史有着巨大贡献,且凭借坚韧不屈的意志留名青史。
    伍子胥是可敬的,他本身具有雄才大略,且才华横溢。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注定要绽放出他的光芒。他帮助吴王一步步巩固政权,扩张领土,使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伍子胥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的志向,他无疑是成功并且幸运的。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成功背后的艰辛,他流亡吴国时,一路以乞食为生,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但就是凭借那股韧劲,他没有向困难屈服,坚强地走了过来。“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伍子胥列传
    在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复了国。但在勾践被俘虏的时候,伍子胥当初是劝说吴王夫差永绝后患的。他尽了自己作为臣子的义务,甚至最后以死谏来劝说君王,不可谓视性命如无物。但夫差却听信谗言,疏远伍子胥,尔后赐死伍子胥。这对于他这样为吴国立下丰功的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屈辱。伍子胥的痛苦与悲愤令人可惜叹惋,却又令人佩服他的耿直与信念。伍子胥的结局是凄惨的,他的尸体被夫差下令沉于江中,一代权臣就此殒落。
    伍子胥对楚国的不忠,对吴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使他的命运激发了其他人的同情,在让人对他哀叹不已的时候,大家对其引吴伐楚的罪过也不再过多地追究。我想即使伍子胥不引兵入侵楚国,像那样一个忠奸不分,佞臣当道的国家,在那种大吃小的背景下,始终也会被攻伐,这只是时间问题。在那个纷乱的时代,朝秦暮楚时时有之,故而不能把某一个国家的毁灭归咎于一个人身上。伍子胥列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伍子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历经坎坷,一次次践行着人生价值,从他的复仇之下我看到了忠心,从忠心之下我看到了高尚与伟大!
    
    读后感二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对吴王夫差的忠心耿耿,以死进谏。但,若是想要走近这个人物,那还得翻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细细地品读《伍子胥列传》,我对伍子胥有几点感受:
    第一,伍子胥能忍辱负重。楚平王以伍奢(伍子胥的父亲)的生命作为威胁,想要杀害他们兄弟俩,而伍子胥不与弟弟一同赴死,“弃小义,而雪大耻”(太史公语),独自一人逃跑了,为后来的复仇做了准备。伍子胥列传
    不仅如此,他在从楚国流亡至吴国期间,一路以乞食为生。曾落入非常困窘的境地,可是他片刻没有忘记自己与楚平王的杀父之仇。难怪太史公这样评价他:“隐忍而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第三,伍子胥是一位有恩必报,有怨必还的人。他从楚国逃至吴国,遇到危难,一位渔夫救了他。尽管那时,他很穷困,但他依然将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宝剑,送给了渔夫,以作答谢。伍子胥列传
    几年后,他得到了吴王的重用,有了权利和地位,回到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一恩一怨都得到了一一地报偿。
    第四,伍子胥对于吴王的忠诚。在处理越王勾践的问题上,太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他的意见与正直的伍子胥产生了分歧。虽经伍子胥屡次直谏,可是终于因为小人伯嚭的谗言,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尽管如此,他的忠心与正直,依然被人们所称道。
    通读《伍子胥列传》,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有怨必报的刚毅性格。司马迁感叹:“怨毒之于人甚矣哉!”这不禁让我想到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希望人世间少一份怨恨,多一份深厚的情谊。伍子胥列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