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_读魔鬼经济学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一):史蒂芬列维特与其说是个经济学家,倒不如说是他感兴趣的课题恰巧属于经济学分类。
    看完了第一册,虽然是一本经济学相关的书籍,但是写的非常有趣,许多观点也很有新意。
    史蒂芬列维特与其说是个经济学家,倒不如说是他感兴趣的课题恰巧属于经济学分类。
    第一册中列维特阐述了6个话题,其中最感兴趣的是:为何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
    如果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毒贩都很赚钱,是个暴利行业,那为什么很多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而不是自己买一套房子?
    根据列维特的分析,结论是毒贩就像电影明星或者橄榄球运动员一样,只有最顶层的人才能赚到丰厚的收入。
    而在行业底层的人,只能获得很少,甚至不如普通白领的收入。他们始终想要往上爬,进入行业里的上层,那样就可以一夜暴富。
    所以不管是毒贩、演员还是橄榄球运动员,其行业模式非常相似,当然贩毒本身不具合法性。
    书中大量用到的一个分析工具——相关性。这是经济学中的常用工具。
    表现是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而变化。魔鬼经济学
    但大部分人往往会搞错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举个栗子,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实体书销量开始逐年下滑,难有回升。
    并且全国的人均阅读量和每周会读书的人也逐年下滑。
    所以当时许多统计机构和媒体,皆认为中国人越来越不爱读书,所以导致实体书每年的销售量逐渐减少。
    中国人不爱看书和实体书销量减少呈现正相关性。
    然而过了几年,又有机构拿出一组新的数据,指出实体书的电子版销量其实在逐年大幅上升,网络小说的销量也在飞快增长。
    如果把中国人每年在网上看的书和实体书一齐统计在内,那人均阅读量反而在逐年增长。
    所以,就目前来看,实体书销量的萎缩,实质是因为喜欢在网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两者是呈现负相关性。魔鬼经济学
    再举个栗子,如今很多人,尤其是实体出版业的相关人士,一直在批判网络文学是毒瘤,网络小说作者只会写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文学性太差,导致网络读者没有文学性高的作品可看。
    这一点我不是完全认同。
    网络小说文学性太差,这一点无法否认。可是造成这一点的并不是网络小说作者只会写这类作品,而是绝大多数读者就喜欢看这类作品。
    现在大部分的网文读者有个共通的状态,下了班或者放学后,累了一天,想要看一些有意思的书放松一下,不想要看文学性很高,很难理解,又或者很费脑的书。
    说个极端点的情况,试想一下,你工作了一天下班后,已经身心俱疲,还被领导训了一顿,这时,你打开阅读app,映入眼帘的是《国富论》、《资本论》、《精神分析引论》……
    想必你会蛋疼到怀疑人生……(没有贬低这些世界名著的意思,别较真)
    
    只要深入了解过网络文学都会知道,网文作者往往只会去写读者喜欢看的东西,读者不喜欢看了,那就不写了,或者写的人少了。
    假如现在的网文读者都喜欢看一些文学性高的,或者是针砭时弊、纪实类的作品,那网文的主流会立即转变成这一类。
    换而言之,并不是网文作者主导市场,而是市场主导网文作者。魔鬼经济学
    《魔鬼经济学》就是通过课题和案例,告诉你一些事件的潜在相关性,和一些公认的相关性存在的误区。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二):人生转折点,从这本书开始
    早期一口气去购书中心买了好几本书回家刨,看完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书已借了给妈妈,待她还给我以后再写感想),又花了两个星期的晚上读完了这本《魔鬼经济学》,有如醍醐灌顶,获益良多。好书就是这样,即使看完之后,仍然觉得绕梁三日,余音袅袅,意犹未尽........ 
    首先先从我如何得知这本书说起,那是一年前了,那时一边上班一边听香港商业电台的网上广播,那几个下午的节目里DJ一直在讨论这本全城热卖的焦点《Freakonimics》是如何一本书。听了几集,发现真的非常有趣!原来常理(在书中的术语叫“传统智慧”)在经济学研究的统计下是这么不堪一击的,真正致命的原来这样匪夷所思,怎能不堪称魔鬼呢?! 魔鬼经济学
    作者出神入化地将各个社会现象化成一条条的问题,一个一个抽丝剥茧,让答案最终浮出水面,水落石出。书本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学术类研究,而是将那些数据化成线索,一步一步地导出事实的,就如前人的评论一样,简直就象看一本侦探小说!看完此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思想问题要从多个角度理性地分析,而不能主观揣测,更不拘于传统智慧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思考的方式!以后想问题要从魔鬼的角度出发哦,呵呵~~ 魔鬼经济学
    书本是写美国的事情,写的内容多数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没有很多直接的关联,但总有一两处全世界都通用。最简单的运用就是购物前认清楚到底哪一方是最大的得益者,是原始供应商,还是代理销售人?一件物品的价值到底是如何体验的?通过书本讲述“房地产经纪人赚钱的动机”,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一切商业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为自己赚最多的钱。那么如何计算成本、利润?如何做个精明的消费者,如何做个最狠的商家?从前视钱财如粪土的我,已完全改变了理财的观念,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救星! 
    上星期与妈妈出来饮茶时谈到她新买滤水器,消费者是妈妈或我这件事的后果就会截然不同!没有看过此书的妈妈,虽然也是一介高中的数学教师,但也逃不过被“昆”(广东话:骗)的恶运。而我就轻易地算出这款3000多元的滤水器,那个妈妈的热心朋友至少有500元的回扣落袋,(妈妈即时说,“是啊,难怪啦,我去买机的时候,他也买了一个价值500元的杯!”我说,“哈哈,笨!他那个杯一定不用给钱!”)这就是《魔鬼经济学》的功劳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