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李贺诗中的太阳神话改编及其意义(5)

http://www.newdu.com 2019-03-13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陈伟强 参加讨论

    五、结语
    在中晚唐诗坛中流行的奇险诗风的潮流中,李贺的作品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形成这种诗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人的短暂一生中的至为坎坷的遭遇,尤其是身为李唐皇室之后竟因“犯讳”而被拒于进士考试门外。这对于一位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士子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因此,时不与我的情绪成为了诗人的心病,其“时空诗学”的构成直接源于际遇的不幸[24](P238)。太阳这个主宰时间流移的天文和神话星体,于是成为李贺诗中常见的意象。日出日落,每分每秒都在推动着“个人时间”运行;而绝无出路的诗人的焦躁心灵不断地被它所驱赶。诗人在诗国中——也许可以理解为Lewis所说的“外在时间”——用尽不同方法尝试把日头停住,不让它前行,创制出一篇篇充满神话和自我融合色彩斑斓的作品。然而他为停住时间所作的努力,终归于徒然。神仙之死这个奇特意象,标志着诗人返回现实世界中的再度失落。因此整个创作过程虽是愉悦与快感的心理补偿活动,可是在反复游走于虚幻与现实之间后,受尽人世时间流转煎熬的诗人感到了疲惫与乏力,那种对时间的恐惧又再暴涨起来。神话世界中神仙之死,喻指着诗人重返现实世界的极度痛苦。
    上文提到,李诗中关于长生追求的内容自古多赋予“讽刺”说的社会功能[25](P98)。在这种传统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影响下而形成的解读方式,成为了李诗系年的重要依据。这种读法杜牧在其《李长吉歌诗叙》中已见端倪: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7](P12)
    从末句的反诘可见,杜牧倾向于李贺继承《离骚》的政治内容,认为其诗作对时事亦具针砭意义[8](P2)。可是杜牧并没有指出哪些作品,指的是哪些时事。杜牧接着说:
    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12](P167)
    李贺对旧题材的重写补写,自有其用意,但后人理解各异,不一而足[12](P163-166,P170-172)。杜牧既提出李诗的政治寓意却又指出“不能知之”;而历来注家大抵不离政治解读,蔚然成风。本文集中讨论的作品,钱仲联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加入文献佐证,认为大多作于元和五年(810)李贺“二十一岁。在长安,始官奉礼郎”之时:
    六月……,贺为《仙人》诗刺之(按即宪宗)。八月,宪宗问宰相李藩以神仙之事,藩以神仙虚妄不可信为对。贺集中若干讽刺宪宗求仙之诗,如《天上谣》、《古悠悠行》、《马诗》其二十三、《苦昼短》、《拂舞歌辞》、《瑶华乐》、《神仙曲》、《昆仑使者》等,大抵皆是在长安时作。[26](P45-46)
    钱氏年谱,考证翔实,学界奉为圭臬,影响深远。以上引文所列诗作的编年皆系在元和五年;吴企明在吸收钱谱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以求仙为旨之作,系于同年。本文尝试寻求这个编年准则之外的另一种解读方法。试图不涉太多政治因素,而着重于李贺自身的经历和思想,为其时空诗学建立一套系统,探析诗作本身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以期求取诗人之心。
    诗人生命短暂却成就了永恒。他汲汲追求仕进,时刻痛恨时间倏忽而过,在不断与飞光“搏斗”的生命历程中,自然以失败告终,而且越是着紧越是对自身生命的残害,终以英年早逝。然而他的逐日追光的努力所造就的一篇篇瑰奇伟丽的诗篇,照亮着古今,成就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