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的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使得学者将目光投向世界,积极汲取国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虽然也有注意继承本国学术遗产,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更为深入全面地展开文献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并迎来了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丰收期。进入21世纪后,在“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推动下,人文与学术研究的契机与挑战并存。新工具、新资料的运用,学者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及学术交流空间的拓展和相关学科领域的互相关注都是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关键词:隋唐五代;文学理论;反思 作者简介:吴光兴,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改革开放40年来的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与时代共进退、同命运的历程,同时,学科领域、学者素质的特殊性,也在本领域40年学术史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 按照流行的学科分类,“隋唐五代文学理论”属于一级学科“文学理论”之下的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论”;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古代文论”又与一级学科“中国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牵连较多,一身二任、兼治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的学者时有所见。 40年隋唐五代文论研究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回顾:一是1980年代,二是90年代,三是2000、2010年代。 “80年代”已经成为学术生活之中的专门术语。1979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1982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这两个全国性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文论相关研究在新时期的起步属于较早、较稳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李白与杜甫 》、修订本 《 中国文学发展史 》第二册等从事“评法批儒”“影射史学”的著作受到批判,这是学术批判,更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拨乱反正阶段,学术界思想的锋芒接着指向对“以论带史”研究方法的反思、对“庸俗社会学”僵化的思想方法的批评等,更切合到学术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的高潮与标志是思想解放运动,突出表现为对于国外(主要西方)形形色色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如饥似渴的介绍、学习、吸收和运用。与隋唐五代文论相关的领域流行起美学热、新方法热、宏观研究热等热潮。例如,罗宗强、陈伯海二位先生就成为80年代时世造就的学术“英雄”。罗宗强 《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 突破传统的“文学批评史”模式而写作“文学思想史”;将文学创作体现文学思想作为重要维度纳入研究框架;体例上也改变了以人为纲的传统方式,致力于文学思想的历时段落性;以宏观的视野观察、阐明隋唐五代文学思想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陈伯海《 唐诗学引论 》 关注“唐诗”的特殊美学品质,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史、文学史与审美模式的综合把握,对唐诗的特质、渊源、流变、体式,以及“唐诗学”学科建设作出了翔实论述。同样成为80年代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研究(特别宏观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以 《 文学遗产 》 等为阵地的古代文学宏观研究,当时积极预流,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看,80年代的特色是思想解放,当时能够取得成就、产生影响的学者,多数具有理论素养方面的优势;反之,则较难颖脱而出。 20世纪80年代,也有部分学者重视并从事文献史料方面的整理研究,这一趋向,同样拜“思想解放”运动所赐。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除了目光主要面向世界之外,对于本国学术史遗产(特别是民国学者的学术遗产)已经多有注意与借鉴,比如,陈寅恪、闻一多等人有关唐代文学的论著就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退潮,文献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包括工具书)迎来机遇期;对于学术史(主要近现代)的总结与回顾,也更加深入、全面。《 唐诗大辞典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古人汇刻 《 吟窗杂录 》、今人整理《唐五代诗格校考》相继出版。陈尚君等人在长期辑考唐诗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 伪书说,引起反响。王运熙先生与他的学生杨明先生合著《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又作 《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隋唐五代卷)》 ),资料原原本本,论述扎实允当,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镇山重器”。现在看来,20世纪90年代是隋唐文论研究的丰收期之一。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新时代,近20年来,中国经济腾飞,人文与学术一方面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得到的经济支持力度又前所未有。许多现象仍处在发酵、发展、演变的阶段,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