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1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拾遗》“己亥秋所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29页。 ②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4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首,第1页。为行文方便,以下引自《读诗记》的文字,除特殊情况不再一一出注,仅注明卷数或篇名。 ③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所引尤袤《吕氏家塾读诗记》序,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31页。 ④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4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26,第648页。 ⑤陈戍国:《诗经刍议》,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第115-141页。 ⑥邱汉生:《诗义钩沉》,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序”,第10页。 ⑦见邱汉生:《诗义钩沉》序,第10-11页。 ⑧《吕氏家塾读诗记》卷22引吕大临语,第485页。 ⑨欧阳修:《诗本义》卷2《野有死》,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92页。 ⑩欧阳修:《诗本义》卷4《扬之水》,第209页。 (11)欧阳修:《诗本义》卷6《出车》,第222页。 (12)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2册《丽泽论说集录》卷3《门人所记诗说拾遗》,第112页。 (13)戴维:《诗经研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93页。 (14)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4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2引,第26页。 (15)何晏:《论语集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叙”,第3页。 (1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17)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4册《吕氏家塾读诗记》卷首,第1页。 (18)段昌武:《毛诗集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4册,第421页。 (19)严粲:《诗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5册,“自序”,第9页。 (20)段昌武:《毛诗集解》,第458-459页。 (21)严粲:《诗缉》卷7,第96页。 (22)严粲:《诗缉》卷22,第290页。 (23)严粲:《诗缉》卷首,第10页。 (24)严粲:《诗缉》卷1,第20页。 (25)吴冰妮:《<吕氏家塾读诗记>研究》第1章第3节“《读诗记》引文分析”,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6)黄灵庚、吴战垒主编:《吕祖谦全集》第1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5《拾遗》“门人周公瑾介所记”,第721页。 (27)邱汉生:《诗义钩沉》,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序”,第27页。 (28)吴国武:《董<广川诗故>辑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7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2页。 (29)朱熹:《诗集传》卷9,《朱子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59-560页。 (30)朱熹:《诗集传》卷19,第723页。 (31)朱熹:《诗集传》卷4,第478页。 (32)朱熹:《诗集传》卷4,第473页。 (33)朱熹:《诗集传》卷6,第502页。 (34)朱熹:《诗集传》卷6,第505页。 (35)陈文采:《两宋诗经著述考》,台北: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第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