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领导干部,文风不是小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4-25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领导干部,文风不是小事
    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着党风。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把改文风列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文风就是其中一项。以下内容摘自《领导干部新文风》一书,希望借此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更好地纠正不良文风,学习优良文风。
     
    领导干部新文风之一:短
    “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
    有人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文章越短越难写,越短要求越高。《师说》《六国论》,只有几百字,不都写得很精辟、很透彻吗?
    提倡干部说短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喜欢说短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发表演讲前微笑着向大家致歉:“让大家久等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下子让记者会场的气氛轻松起来,也让世界感到清风扑面。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讲话,场合当然很重要了,主题也非常重要,但通篇提炼成“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3个重大责任,文字控制在15000多字。整篇文章很短,是否显得不够分量?是否会降低宣传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就是答案。实际上,越短的文章往往越具有张力,就越能体现“文虽尽、意无穷”的效果。
    怎样炼成“短”的新文风
    我们要在把道理讲透彻、把事情说明白、把任务交代清楚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做到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意尽言止。文章讲话洋洋洒洒动辄千言万语,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简单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不影响表达内容的前提下越短越好。
    世界上最短的文章莫过于雨果的一封询问作品是否出版的信。雨果给出版商的信号是一个标志性符号“?”,出版社的回信是一个“!”,堪称短文之极致。
    那么,怎样才能说出言简意赅、含义丰富的短话呢?
    第一,要围绕中心讲短话
    讲话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围绕特定的目标而展开。在讲话的过程中,与中心无关的话,不要讲,不要提。如果你没有把握,可以事先想好说话要点,根据要点逐级逐层地讲述。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虽然话说得不一定多,但是话的中心意思能够表达得很明确、充分。
    第二,要学会用概括的语言讲话
    1960年,中国京剧院的《霸王别姬》要参加出国演出。临行前,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查了这个节目,并给每个场景作了经典的评语。当戏演到项羽置形势于不顾,把别人的劝说当作耳旁风,执意出战时,周恩来同志评论道:“一言堂。”接着项羽回到后宫,虞姬又再三规劝,请他千万不要出兵,以免中了刘邦的圈套。项羽不容分说,回拒道:“我主意已定,明日出兵。”周恩来听到这里,评论道:“一家之长。”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的伏击圈。周恩来同志又评论道:“一筹莫展。”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周恩来同志评论道:“一曲挽歌。”
    显而易见,周恩来同志的评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把握住了要点,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领导干部新文风之二:实
    “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
    这些年来,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改文风、改会风,讲平实的话,讲实事求是的话,杜绝形式主义、杜绝官僚主义。这体现了我们党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大力倡导“五讲五不讲”: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透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这要成为讲话者的定律。
    文风“实”的具体要求
    文风“实”,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
    感情要实
    讲话、文章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而不能无病呻吟、故作多情。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选题要实
    无论从“上面的精神”中选题,还是从“下面的呼声”中选题,都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实际情况,发现现实问题,分析客观原因,阐述现实背景,提出具体、实在的解决措施。讲话、写文章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主题过大、过空、过虚。一句话说了好几层意思,结果一个意思也没说清楚;一个标题涵盖了好几个主题,结果分不清主次轻重,一篇文章提出了好几个观点,结果一个观点也没有论证明白。
    论证扎实
    讲话、写文章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是抽丝剥茧、层层展开的过程,是剖析现象、弄清本质的过程。论证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论证的方法必须扎实有效。比如,1941年胡乔木撰写的文章《驳蒋介石》就是论证扎实、铿锵有力的经典之作。
    语言要朴实
    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朴实的语言从哪里来?来自人民群众,来自实际生活。刘云山同志30多年前,曾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调研11天,住的是小旅馆,吃的是街头卖的小饼,聊的是民生民情,最后写成《夜宿车马店》。文章有许多朴实而鲜活的群众语言,比如,“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子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窝头”。
    领导干部新文风之三:新
    “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如清代学者李渔说:“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
    文风“新”,既包括内容的新,也包括形式的新。一篇文章或讲话,如果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触及新矛盾,没有发现新思路、新思想、新感悟,看不到新材料、新语言或认识问题的新角度,通篇都是照搬照抄、东拼西凑,讲重复的话、讲没用的话,让人感觉味同嚼蜡,这样的文章、讲话便失去了意义。
    领导人文风 “新”的表现
    毛泽东所要求的语言新鲜,指的是具有规范性、通俗性的新鲜。如果追求的是不规范或艰涩难懂的新鲜性,则是他所大力反对的,因为那样做既不能较好地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又损害了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因此,毛泽东一方面批评一些人“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另一方面又极力反对使用不规范、不通俗的“新鲜”语言:“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句法有长到四五十个字一句的,其中堆满了‘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许多口口声声拥护鲁迅的人们,却正是违背鲁迅的啊!”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全新见解,表现出坚毅果断的大无畏精神和非凡的胆略气魄。他指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些话听起来,真是让人精神振奋。谁能想象,说这些话的竟然是一位88岁的老人,在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创新的激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文风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出了很多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句包括: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一张蓝图干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等等。这些名言名句,既有深刻的思想,又通俗易懂。从这些名词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文风特点。
    领导干部文风 “新”的实践要求
    文风新,首先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从哪里来?一是来自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来自领导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提法、新说法。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三是来自基层、实际、群众的新表达、新诉求、新期待。比如,《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
    文风新,要有新的素材
    如果没有新思想、新观点,也找不到新角度,那就利用新素材,以新素材、新材料取胜。
    文风新,要有新的语言
    如果找不到新观点、新角度、新素材,那么又该怎样求新呢?那就用新语言去概括,用新语言去阐发。比如,关于实干的语言有很多种表达。用古人的话讲,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国外的谚语讲,有“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具体行动”;用群众语言来讲,有“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文章的需要来定。当然,领导干部讲话、写文章可以多用来自基层、群众中的鲜活语言。
    (以上内容摘编自《领导干部新文风》,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任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