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查品才:援疆者的温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查品才 参加讨论


    
    (《国家情愫——中国大援疆全纪实》裔兆宏/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7年1月版)
    谈起援疆,相信绝大多数汉地的朋友都是相当陌生的。在感性的层面上,西部是西部,东部是东部,东西部之间除了铁路、航线的连接,就是两者之间无数的山山水水,迥异的乡音乡俗;在理性的层面上,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落后于东中部,国家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的扶持和振兴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援疆在这一战略下,又是情理中的必然。然而,援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缺乏“温度”和代入感。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援疆”其实是一个很厚重的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巩固和军人密不可分。1949—1954年间,先后进驻新疆的部队逾10万人。为实现后勤自给,驻疆部队必须实行“耕战结合”的政策。于是1954年10月,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设了一批水泥厂、纺织厂、毛巾厂、被服厂、肥皂厂等工厂。
    历史需要温度,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援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GDP增长了多少。历史应该体现人性的光环,因为历史是由一个一个普通人创造的。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在新疆是怎样做自己的日常工作的,做这些工作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解答,无疑对当下和未来都具有更为直接的启迪意义。《国家情愫——中国大援疆全纪实》的作者裔兆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耗费数年时间,深入新疆基层,采集了众多口述资料。同样的一件事,他既问汉人,也问当地少数民族,这样的双向调查更具有客观性,也容易发现援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的历史学家研究新疆,无论如何将绕不开这部著作。
    《国家情愫——中国大援疆全纪实》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广度都非常大,这是应了“大纪实”的“大”字。除了必要的历史追述述及两千年前的古史外,本书的相当部分篇幅侧重当代,尤其是近五年以来的援疆工作。作者这样安排是有精心考虑的,在大政策如“一带一路”、喀什经济特区的前提下,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又是怎样响应国家政策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又是怎样和国家政策互动的。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作者在行文中避用了学术式的论述,而是采用叙述一个一个具体事件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医疗战线上的江苏援疆医生王飞救治一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维吾尔族婴儿,婴儿仅有六个月大,王飞在用手术让孩子得见光明后,被孩子的父母要求合影留念,并受邀到他们家里做客。北京援疆医生杨凌志到和田后,接过前任援疆医生的棒子,继续治疗一位患有白血病的维族少女。在得知患者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他从心理上安抚患者及家属,并自己出钱治疗,资助她上学。回北京后,他仍然定期寄药品给她。他因此被这个女孩唤作“杨爸爸”。像这样的故事,本书中还有很多。了解了这些,援疆的事业才变得有血有肉,一个个援疆者,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数字,他们有名有姓,有家庭,有孩子,有事业,让人感同身受。
    《国家情愫——中国大援疆全纪实》还向普通百姓展示了我国援疆政策的运行机制。援疆并不是简单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它有一个庞大的运行机制做保障。新时期援疆已经朝注重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方向转化,新疆地区的干部会定期被组织到东部发达地区交流学习;政府扶持新疆本地企业发展,企业用人也注重提拔少数民族骨干;国家出资培养少数民族教师、医生,让他们到内地高等学府深造,学成后服务新疆百姓……
    毋庸置疑,援疆是一件大事,它将继续进行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