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子”是现代汉语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名词,但是在两岸华语中具有明显的使用差异,值得深入挖掘。本文从微观角度透视两岸华语差异,着重探讨两岸华语后置性标记“样子”的不同话语功能,并从历时演变及语言接触角度探讨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1 两岸华语后置标记“样子”的使用情况差异分析 1.1 大陆后置“样子”的使用情况 1)名词用法。如: (1) “男女同校,他们一辈子连做梦都不曾梦到!”他说着,现出愤慨的样子。(巴金《家》) 2)表判断或说明。如: (2) 其它两方面的路没有走出来:一个是社会,就是靠企业赞助这条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再一个是市场,就是票房,也占三分之一的样子。(《1994年报刊精选》) 1.2 台湾华语后置标记“样子”的使用情况 1)名词用法。 2)表判断或说明。 3)表确认。台湾华语后置的“样子”可以表示言者对前项所述话语内容的一种确认。这种用法的“样子”属于语用标记。如: (3)我记得王惠贞好像是十一秒九,我忘记了!十一秒五九的样子。(台) 4)表随意、自然。这种“样子”的用法类似于“口头禅”,属于言者话语的一种表达习惯。如: (4) 就是在找我们家到底在哪里这样子..然后终于找到那个连胖妈就远远的过来…然后讲说..庭庭啊之类的样子。(台) 前两种用法后置“样子”为两岸华语共有用法。台湾华语中后两种情况下的“样子”已经是话语中的语用标记了,主要在语用层面发挥交际作用,这两种用法正是两岸后置“样子”用法的差异所在,“样子”也因此成为体现台湾华语特色的标志词之一。 1.3 两岸华语后置标记“样子”的使用差异 1)使用频率。统计结果显示,台湾口语中使用后置标记“样子”的频次和比率都远远高于大陆普通话,是大陆普通话的将近5倍。 2)虚化程度。台湾华语口语中后置“样子”已经由名词虚化为表示言者主观性的一个语用标记,是各年龄各阶层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而大陆作为后置语用标记的“样子”使用频率极低,仅限于网络用语(如微博、弹幕等),表明大陆的“样子”虚化程度比台湾华语的低。 3)语用功能。除了和大陆“样子”用法一样的名词用法和抽象的虚化用法之外,台湾华语的“样子”还经常用作表确认、表随意自然等功能,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语用功能。 2 两岸华语后置“样子”的演变历程及融合趋势 2.1 两岸华语后置“样子”的演变历程 “样子”的演变经历了由实在语义的名词到句末助词,再到语用标记的历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主观性增强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语用标记的“样子”在大陆用例极少。“样子”演变历程的这一阶段也正是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华语差别所在。受闽粤等南方方言的影响是造成两岸华语后置“样子”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2 两岸华语后置“样子”的融合趋势 受台湾华语的影响,在大陆现在也出现了“样子”作为语用标记的用法。如: (5)好多都暻秀韩国男歌手、演员!!好喜欢的样子!!!!!哈哈哈肉麻死了。(微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