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王一民:静水深流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王一民 参加讨论


    2016年12月30日,在百花洲全国文学笔会上,有人说了这么一段话: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个四人乐队,总是那么看似漫不经心却百倍地投入演奏世界名曲。当船体即将下沉时,他们纹丝不动,继续奏完最后一支《基督教圣曲》。那种舍生忘死“在下沉的世界里上升”的执着相当于我们与文学的关系。说这话的就是赵青,他只用五分钟就赢得了满堂彩。
    赵青有一根敏锐的神经,能够准确地感觉生活的脉搏潜在跳动,犹如中医伸出三根手指,轻轻搭在事物的寸、关、尺上,切出浮沉迟数,剖析寒热虚实,写出一篇切中要害的文章或说出一段惊世骇俗的话。没有这根视大千世界于无物的神经之人,与文学无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失意地像一片树叶飘落到湖口,好像天意就是让他去赴文学之约。虽然出生于鄱阳湖一个港汊里,直到对政坛说声再见,心静如水地登上与文学有渊源之山,走上126级台阶,站在石钟山上纵目江天一览,才认真地看看司空见惯的鄱阳湖,原来这里才是他心灵的原乡。
    在九江文学队伍中,很多人写过鄱阳湖,用各种体裁各路文法为鄱阳湖立传。而在赵青面前却有两个鄱阳湖,一个是眼中的鄱阳湖,一个是心中的鄱阳湖。八十年代以前,“那才叫鄱阳湖呢,走到湖边尽是一股子鱼腥味……河沿边密密匝匝遍布的都是噼噼啪啪的小船”;“那时的吴城还隐约看得见当年繁华的影子,就像一个美女到了中年,还没有褪去美人胚子”。后来去,再也看不到了,渔村里没有渔网,千篇一律改造成既不像别墅也不像渔村的大杂院,农业文明带给我们天长地久的温馨和渔歌唱晚的诗意永远消失。吴城也今非昔比,美人迟暮了。于是他发出古人的慨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他要挽留鄱阳湖,复原鄱阳湖,不用笔,用镜头,电视纪录片《静静的鄱阳湖》用诗一样的语言配上湖天景色,民风民俗,人文历史,让鄱阳湖的人从大自然走来,又向大自然走去。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赵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打造出《红云》《天音》《庐山魂》等一幅幅人文画卷。他把脚本写得非常具有文学性,精美的汉字不仅描绘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而且营造出诗的意境,画的情怀。未拍之前只看文本,就能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这就叫电视文学,它是我们文学园地中一朵新的奇葩。
    赵青是一个报人,高级记者,最擅长写茨威格式大特写,扫描全国龙舟赛的《一龙牵动万人心》、庐山名人别墅大拍卖的《牵动全球的庐山风云》等大块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善于攥住一件新事物并把它与国家的热点紧紧扣在一起大做文章,搞得振聋发聩,水起风生。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大做强。他曾主编九江日报《周末世界》十一年,从版面至内容,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娱乐性,让广大读者耳目一新,日新再新。也许,在正统的报人眼里,他从鲁院学来的现代与后现代有点“另类”,但他的出品并不离谱,常常擦边球通过。他聘来的那些学生记者也许不伦不类,“歪瓜裂枣”,后来一个个都混出了人样儿。
    我与赵青相知多年,觉得他最钟情的还是文学,那年我们去湘西采风,在沈从文故居,差一点把他弄失联了,他一头扎进久久仰慕的大师书房,顶礼膜拜,竟忘了时间。他说,这一回总算把沈从文的各种版本收集全了。赵青心中的老师恐怕只有以沈从文为首,汪曾祺等一派,他的写作风格有意无意走向湘西,靠近太湖,追求纯粹,崇敬自然。在沈从文眼中,只要是真实地坦露自然生命力,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他要构建一座希腊小庙,供奉人性。这不正是赵青梦寐以求的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