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相关词语在现代方言的分布现状出发,结合汉语历代文献,探求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时间表达体系的来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昨天][今天][明天]时间表达系统的现状 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参考《汉语方言地图集》《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以及岩田礼的相关方言地图,现代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分布最广的几种类型分别是:“昨+词缀”“昨+DAY义成分”“夜晚义成分”“昨+夜晚义成分”;“今+词缀”“今+DAY义成分”;“明+词缀”“明+DAY义成分”“早晨义成分”“明+早晨义成分”。[昨天][今天][明天]的各种表达方式与地域分布、所属方言区之间具有较强的对应规律。 (1)官话区(江淮官话除外)内部一致性较强。相比“昨天”“今天”“明天”,“昨日”“今日”“明日”更多地分布在湖南、江西以南的南方。 (2)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有较大的相似性。“今朝”“明朝”主要在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湘语的部分地区;“昨朝”主要集中在安徽的徽语区及部分江淮官话区。 (3)地理位置偏北的以中原官话和晋语为中心的北方官话区,多用“夜”表示[昨天];地理位置在中间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赣语、部分客话,多用“昨”表示[昨天];浙江南部的吴语区、福建的部分闽语区、与闽语相邻的客话区及部分粤语区以源于夜晚义的“暝/晡/暮”或“昨+夜晚义成分”等形式表示[昨天]。 下面的讨论主要围绕[昨天][今天][明天]分布最广的几种类型进行。 2、历史来源 从方言现状及历史文献来看,汉语方言[昨天][今天][明天]时间的表达系统有以下几个来源。 (1)“昨日、今日、明日”→“昨天、今天、明天”系统 “昨日、今日、明日”是一个古老的带通语性质的系统。这一系统的部分地区后来发生“天”对“日”的替换。 岩田礼(2007)指出“天”类时间词先开始在江淮地区使用,“今天”和“昨天”很可能产生在长江下游的核心地区。因为这两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北京、东北等地区可能是后世从江淮移植所致。根据我们考察,“今天”“明天”的分布固然包括长江流域,但也包括中原官话、冀鲁官话等广大地区;长江下游地区最密集的是“今朝”“明朝”。现在我们检索到的较早的“昨天”“明天”用例的文献是乾隆时期豫人李绿园所著的《歧路灯》,李绿园出生的河南宝丰县,属于中原官话区。我们认为,直到清代,北方的一些地区才开始发生“昨天”“今天”“明天”对“昨日”“今日”“明日”的替换。 (2)“夜晚义成分+日、今日、早晨义成分+日”系统 这是一个古老而带有地域性的表达系统,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其一,从现代方言看,在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山西、河南、河北南部、陕西关中、山东西部、安徽北部等广泛密集存在以“夜”为核心语素表示[昨天]的“夜X”类词语。 其二,从历史文献看,先秦文献中存在“夜日”表示前一天、“旦日”表示明天或第二天的用例。 岩田礼认为“昨天”义的词,北方均前置“夜”,这必定是后起的变化所致,他推测过去曾有一个时期“夜来(夜里)”遍及全国并表达晚上义;当时昨天义的词有两种:北方的“昨日”和南方的“昨夜”;后来在淮河以北的方言中“夜来”(“夜里”)转而变指〈昨天〉,以致取代“昨日”。 考察历史文献,“夜来”一词的词义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夜晚(魏晋)→昨天晚上(唐)→昨天(宋元)。我们认为夜晚义的“夜来”之所以会转指[昨天],是因为受汉语原本存在的“夜晚义成分+日”表达系统的影响。夜晚义成分表示昨天,是世界上许多语言共有的现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