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在怡情养志中焕发时代价值”甲骨文献的活化利用记叙(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光明日报 杜羽 方莉 柴如瑾 参加讨论

    传拓:抢救性保护
    在墨西哥展出的“甲骨文记忆展”上,传拓体验尤其受欢迎。老老少少的墨西哥观众聚集在传拓台前,排队等待体验甲骨传拓的场景,赵爱学至今难忘。
    “中国的传拓技艺历史悠久,类别众多,像我们熟悉的碑刻、铜镜、画像石等都可以作为传拓的对象,甲骨传拓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赵爱学说,从1899年甲骨发现之初算起,甲骨传拓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而国家图书馆甲骨传拓技艺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传拓名家薛学珍,到现在已传承到第六代。
    经历了3000多年雨雪风霜,留存至今的商周甲骨原本就脆薄易碎,很多甲骨甚至比人的指甲还小,而刻写在上面的文字大多笔画纤细、刻痕极浅,这使得甲骨传拓的技法与其他器物有很大不同。
    “在互动体验中,观众只需要把纸覆盖在甲骨模型上,用铅笔轻轻摹写就可以了,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拓硬币类似。这其实是简化了的甲骨传拓,实际工序要复杂得多。”赵爱学介绍,经过百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甲骨传拓技艺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具种类、技法特征和规范流程,光是专业工具就有手工制作的微型朴子、头发制成的小打刷、细棕丝或头发扎成的圆柱形小墩刷等多种样式,传拓过程更是有11步之多,还要用油泥做成托对甲骨进行固定,工艺堪称繁复。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图就开始对馆藏甲骨进行传拓。这些传拓当然不是为了新奇好玩,而是为了拓印副本,使甲骨实物得到保护,也便于整理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后,虽然甲骨存放的库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甲骨因为骨质本身的问题,随着时间流逝,存在表皮剥落、丧失字口等各种类型的损坏。”赵爱学说,2002年,国图开始组织人力,集中对馆藏甲骨进行抢救性传拓,“到2005年年底,全部馆藏甲骨传拓完毕。除了个别骨朽不适宜传拓的甲骨片外,国家图书馆所藏3.5万余片甲骨,每片都有了三份拓片。精心制作的甲骨拓片,能完整地保存甲骨文全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也能有效减少因频繁接触甲骨实物而对其造成的损害。”
    虽然国图甲骨传拓的工作业已完成,但散落于世界各地的甲骨还有不少从未进行过传拓,近年来也不断有新的甲骨出土,甲骨传拓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技艺仍需传承。
    赵爱学记得,在墨西哥的展览上,一位12岁的男孩摹拓完“猴”的甲骨文后,随手在图像旁边写了一个楷体的“猴”字。未来,这位学过汉字的墨西哥孩子,与传拓、甲骨文、中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或许他的一切都将因为这次展览而有所改变。
    (本报记者 杜羽 方莉 柴如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