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经验推断,“叫喊”意义的动词发展为“称为”义,原始句式中的动作方向应该是从施向受的,即赵元任先生所说的“外向”的。依这样的推断,双宾的用法更应该看作原型。我们简单看看历史材料。 (1)那老儿是郑州泰宁军人,姓宋,排行第四,人叫他做宋四公,是小番子闲汉。(《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2)这汉不知怎地,人都叫他做“大字焦吉。”(《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3)这襄阳府城中一个员外,姓万,人叫做万员外,这个员外排行第三,人叫做万三官人。(《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4)那大汉道:“我姓尹,名宗,我家中有八十岁底老母,我寻常孝顺,人都叫做孝顺尹宗。(《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5)盖武王,周公康叔同叫作兄。岂应周公对康叔一家人说话,安得叫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乎!(《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九》) (6)师曰:“无人夺你盐茶袋,叫作甚么。”(《五灯会元·卷第十九》) (7)恶如当界土地,满村里不叫做李洪义,一方人只呼做活太岁。(《刘知远诸宫调》) 我们看到一个清清楚楚的事实:被称呼者出现在“叫(做)”的前面,首先是以话题身份存在的。以下几个例子显示了这种话题成分逐渐凝结成主语的过程: (8)这人姓郭,名立,叫做郭排军。(《碾玉观音》) (9)原来郡王杀番人时,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右手使一口刀,叫做“大青”∶这两口刀不知杀了多少番人。(《碾玉观音》) (10)走去转弯巷口,叫将四个人来,是本地方所由,如今叫做“连手”,又叫做“巡军”,张千、李万、董霸、薛超四人。(《简贴和尚》) (11)父亲叫做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