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作的无限可能 “未来已来,未来未知。在未来没有来临之前,也许在我们面前,本身就有着很多很多我们所意识不到的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打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沙龙上和“小冰”现场对话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参加这次沙龙的小说家有韩松、陈楸帆等,他们都致力于科幻这一类型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家大多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评论家杨庆祥提到,自己在一个月前看到《青年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冰”的诗后,认为这是“最新的诗”,感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也有人谈及对“小冰”创作的困惑和挑战。《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张菁在看了“小冰”的诗之后就反复问道:“‘小冰’她写作的原创性又在哪里?她的写作会不会遇到瓶颈?如果遇到了瓶颈,她该如何处理?”对于这些问题,小说家王威廉认为,语言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小冰”的提升速度这么快,总有一天会开始写小说。在更多的讨论之后,张菁也认为:“未来我们可以输出我们的思想,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人工智能无形中也作为一个他者,让你反观自己的创作,让你审视自己的创作。” 在出版领域的合作将更多元 当当如今已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达成战略性合作,为小朋友们带来“小冰”创作的语音儿童故事专栏——《小冰姐姐讲故事》。伴随着当当云阅读的品牌升级,“小冰”朗读的《安徒生童话选》《木偶奇遇记》《王尔德童话》和《绿野仙踪》等故事入驻当当听书频道。这是人工智能牵手数字出版领域的一个案例。 徐元春说:“在强大的学习基础上,人工智能的成长是没有边界的。比如《小冰姐姐讲故事》的优势在哪儿?一个人如果要把《格林童话》全部讲了可能需要至少4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花费大概6万块钱的录音成本。而对于‘小冰’来讲,它大概只需要6分钟的时间,用1毛钱左右的成本就能把故事读完。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接近1500个小时的儿童读物,并且还在持续生产着。” 还有一个针对出版界的脑洞大开的想法来自宋睿华,她提到东野圭吾有一本书幻想以后出版社会将审稿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从而缓解审稿的压力,“那么,是否今后会有公司设计相关的软件卖给写小说的人,告诉他们买这个软件就一定能通过人工智能的审稿,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设想”。此外,出版商已经获取了有关消费者和产品的海量信息,以后“小冰”没准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帮助出版商在出版产品类型、销售和营销方式上做出更睿智的决策。 通过和出版发行界越来越多元的合作,相信“小冰”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同时出版界也期待着“小冰”能带来更多新气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在期待中也保持着冷静,他说:“人工智能不是要创造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去发展人类本身,我认为这才是发展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