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无言之教、无声之化,其独特价值就在于用审美的方式,滋润人的心灵,丰盈人的精神世界,鼓舞人们向往和追求高远的境界,朝着美好的生活努力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文化建设部分中,又首次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为标题性段落加以阐述,从而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艺、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繁荣文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刻领会和把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艺涵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艺以弘道”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任何一部文艺作品,以时代精神为主要表征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精神立则灵魂立,精神强则灵魂强。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一旦离开了时代精神,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会变得苍白无力。这就决定了文艺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每一部包涵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都无异于“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并由它们构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与信仰圣域。文艺史上那些人们广为传颂的优秀作品,无不彰显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无不褒扬家国情怀、人间大爱、社会正气。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其语言、叙事、结构是朴实无华的,之所以能让人动心,就在于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气风貌、凝聚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增进了对个人、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决定文艺性质方向的最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文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全面进步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文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应该放在用审美的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未来五年,我国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也将陆续到来。这既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创造了新的机遇。中国文联将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创作周期,组织开展深入生活采风实践活动,渐次推出一批批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文艺新作,艺术地展现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让广大受众在健康文艺的熏陶中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积聚和传播正能量,培养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形成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正大气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