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6)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现代外语》 李恒 参加讨论

    4.3 概念隐喻的离线和在线认知
    Lakoff & Johnson(1999)指出,人类的认知深深植根于身体经验。概念结构来源于人们与世界持续的相互作用,并且最终由身体结构塑造。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实际上是神经回路的形成。大脑将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模式投射到高级皮层区,形成初级隐喻。这种映射说明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基于感觉运动经验的加工。在此基础上,Wilson(2002)进一步区分了在线具身(Embodied online)和离线具身(Embodied offline)。在线具身是指直接发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认知加工,主要在高层认知中起核心作用。离线具身是指当认知脱离了真实的环境时,认知操作依然无法脱离在线认知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的影响。本研究中不同压力感对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本质上乃是一种心理模拟,属于离线认知的范畴。但神经科学研究研究表明,个体以具身模拟的形式对概念进行理解,会无意识地表现出与概念有关的动作。换言之,具体概念的加工会引发身体运动的变化(Willems et al.2010)。如van Dam et al.(2010)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加工有关身体动作的词汇时,会迅速激活大脑中控制相关感觉运动经验的区域。这说明,人们对时间概念进行在线加工时,主要以具身模拟的形式进行。根据具身认知理论(Lakoff & Johnson 1980;Vilarroya 2014),人类祖先认识世界的起点是自己的身体,思维带有明显的“体认”特征。空间关系在身体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反复作用于身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隐喻。隐喻的本质乃是通过某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类的事物,是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由于经验的完形感知结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表征时间和压力感等抽象概念,并进一步派生出多个隐喻表达式。
    从时间的空间表征来看,运动视角的变化导致人们在时间轴上对“前”“后”的不同认知。例如,在自我在动系统中,“前”被用于指示未来或稍晚发生的事件,如“面向未来”或“战争已被抛诸脑后”。相反,在时间移动系统中,“前”被用于指示过去或较早发生的事件,如“前天”或“会谈之后的晚宴”(陈燕、黄希庭2006)。从压力感的空间表征来看,人们在面对会带来较强压力感的事物时,通常会采取向后退缩的行为方式,而在压力感较小时,会执行勇往直前的动作。综合来看,这些特定的空间信息和身体运动状态,与时间和压力感之间建立了映射,成为抽象概念表征的基础成分。在实验1和实验2中,尽管被试对时间关系的判断都属于离线认知,但结果显示,具有不同压力感的汉语母语者对时间隐喻系统的选择出现了偏好。可以设想,如果被试在线加工时身体状态信息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被试在离线加工时,就不会呈现出上述变化。可能的解释是,受试在具有不同强度的压力感时,心智中会激活往前或往后的动作经验,实现对空间关系的具身模拟,从而影响其对时间隐喻系统的使用。这一结果说明,被试对时间隐喻的离线认知加工,依然需要借助在线认知时编码的感觉运动信息,二者都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征。
    本研究以前人没有涉及的压力感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1)压力感较强的被试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系统推断时间关系,这是由于其在心智中通常执行逃离动作,认知主体在空间上的退后相当于时间的向前运动。压力感较弱的人群恰好与此相反;2)人们可以利用直接感受得到的空间关系,将其作为具身认知的桥梁,使不同的抽象概念(如压力感和时间)产生联系;3)压力和时间等抽象概念的离线认知加工,会受到在线加工时编码的身体运动状态信息的影响,二者都具有具身认知的特征。当然本研究属于行为实验,意在通过推论,确认压力感会影响汉语使用者对时间关系的推断。未来的研究更可以通过神经科学(脑电和脑成像)等手段,进一步考察压力感和时间隐喻的加工进程,以及相应脑区的变化情况,以求更为精确地证明二者在认知上的同一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