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4)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现代外语》 李恒 参加讨论

    4.总体讨论
    4.1 压力感与时间表征具有隐喻一致性效应
    Lakoff & Johnson(1980)提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其本质乃是用具体的事物理解更为抽象的事物。例如,人们必须借助具体、有形和熟悉的空间关系才能实现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大量研究表明,时间隐喻的形成依赖于具体的空间经验(Boroditsky 2000;Bottini et al.2015)。空间运动方向的改变会影响时间的表征和加工,从而出现“隐喻一致性”效应。但先前实验多是直接考察人们如何将空间范畴和空间关系投射到时间范畴和时间关系上,而没有关注某些抽象概念(如压力感等)可以通过改变空间经验,间接地影响时间隐喻系统的使用。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尝试引入压力感这一变量,考察压力感如何改变感觉运动经验,并且进一步影响人们对时间关系的推断。实验1发现,随着压力感的变化,汉语母语者会使用不同的隐喻系统对时间关系进行推断。具体表现为,较强的压力感导致人们在心智中执行远离行为,主体在空间中的倒退相当于时间的往前,促使被试更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系统。与此不同的是,当压力感较弱时,人们往往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从事各种活动,体现的是自我在动趋势,因此在时间关系的理解上,也倾向于采取自我在动的空间隐喻,从而证明了压力感可以通过空间与时间发生作用。实验2进一步指出,人们能够借用可以直接感知的空间概念理解压力感。压力感诱发事件激活了被试头脑中相关的空间意象图式,促使其做出逃离动作,并且对被试的时间表征产生影响,说明压力感的空间隐喻表征具有心理现实性。
    综合两个实验来看,当中的两个研究对象——压力感和时间——看似不具有直接联系,但二者实则具有空间关系这一共同的体验基础。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隐喻是人类认知思维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借助身体经验,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形成抽象概念的隐喻表征。一般而言,人类的认知是由空间域向时间域,以及其它抽象认知域辐射的,这就是人类对整个物质和非物质世界的认知过(李恒2014)。目前已有实验表明,空间意象图式会对权势(Zanolie et al.2012)、宗教(Meier et al.2007)等诸多抽象概念产生影响。本文为上述发现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当人群具有较强的压力感时,主体相关的身体经验会被激活,并引发有关逃离的感觉运动经验,导致人们在心智层面实施远离动作,其方向与时间在动隐喻趋向一致,因此更多受试采取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对时间概念进行表征和加工,从而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