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万树《词律自叙》,《词律》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②参见洛地《词之为“词”在其律——关于律词起源的讨论》,《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谢桃坊《律词申议》,《词学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17页。 ③李清照《词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④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一一。 ⑤龙榆生《词体之演进》、《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⑥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21页。 ⑦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232页。 ⑧谢桃坊《宋人词体起源说检讨》,《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⑨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一《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22页。 ⑩沈际飞《草堂诗余发凡》,明刊本沈际飞评点《草堂诗余》卷首。 (11)万树《词律发凡》,《词律》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12)邹祇谟《远志斋词衷》,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645页。 (13)吴讷编《唐宋名贤百家词》,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版。 (14)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3册,第2447页。 (15)沈曾植《菌阁琐谈》,《词话丛编》,第4册,第3618页。 (16)据梁丽芳《柳永所用词牌之特色》,《南开学报》1982年第4期。 (17)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