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磨蚀假说综述(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第 王湘云 参加讨论

    然而,对标记性假说感兴趣的语言磨蚀研究者往往都停留在理论的思辨上,却很少有人通过实证研究给予佐证。究其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对普遍语法理论渐渐失去了研究兴趣,因此,在普遍语法理论研究重点未有转移的背景下,对标记性假说的研究也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深入。 
    6.0语言休眠假说 
    上述五个关于语言磨蚀的假说,都是基于被磨蚀语言或语言成分或语言成分的某些表征被完全遗忘的基础提出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质疑这个基础的牢固性,一些语言磨蚀研究人员也在试图弄清楚,语言磨蚀究竟是特定语言知识的彻底遗忘,还是仍然保留在受蚀者的潜意识中。 
    Pallier et al.(2003)采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术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长时间缺乏目的语输入的情况下,受蚀者的语言印迹(trace)似乎在大脑中被完全抹除了。这一实验结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了Oh et al.(2003,2009)的强烈质疑。Oh et al.调查了一些目的语使用者在长时间缺乏语言输入后语言再学习的情况,发现他们大脑中仍然有目的语知识的残留,而之所以 Pallier et al.在功能性磁振造影中未发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这些目的语知识的残留在被试大脑中处于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有力地驳斥 Pallier et al.“磨蚀即遗忘”的结论。Footnick(2007)发现,那些在儿童期习得过但后来被“遗忘掉”的语言知识,可以通过“年龄倒退催眠术(age-regression hypnosis)”重新唤醒。Oh et al.和 Footnick 的发现都有力地说明了,被蚀语言并不是完全被“遗忘(forgotten)”,而是被“隐藏(hidden)”起来了,或者说都“休眠”了,语言学习者一时难以“提取(retrieve)”而已,这就是语言休眠假说(the dormant language hypothesis)的核心内容。 
    早前关于语言“再学习(relearning)”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说明,被蚀语言知识不是被遗忘,而是休眠了。Tees&Werker(1984)的研究有两组被试,实验组由10位早年曾学习过印度语的操英语的成年人组成,对照组则由18位第一次学习印度语的操英语的成年人组成。两组印度语学习者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都参加了研究者设计的语言测试,他们的印度语成绩表明,再学习印度语比第一次学习印度语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研究者认为,其背后的原因则是,那些似乎被遗忘的语言知识和似乎被抹掉的语言印迹其实都处于休眠状态,仍然存储在学习者的潜意识中,重新学习可以帮助受蚀者快速重新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 
    语言休眠假说为语言再学习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语言习得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那就是如何提取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语言知识。 
    作为一门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新兴学科,语言磨蚀研究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研究者提出的若干假说都只能从某个视角揭示语言磨蚀本质的个别方面,要提出一个能够全面系统概括语言磨蚀本质的假说还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