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在乱世之中,一群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如何保护与研究珍贵文物居延汉简的故事。正是这些知识分子高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殚精竭力的劳作与奉献,使居延汉简不至于因为战火而遗失或者毁灭。作为后人,我们由衷感激他们的付出!正如文中所说,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居延汉简,更是彰显其爱国赤诚的精神丰碑。 ——人民日报编者 恐怕很多人都不记得沈仲章这个名字了。我也是在整理与居延汉简相关的史料时,才知道这个人的不平凡经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北京。在此之前,故宫的文物及北京图书馆的善本珍藏都已抢运到南京,北京大学的大部分师生也撤往长沙避难,唯有藏在北大图书馆的居延汉简和其他资料无人顾及。 沈仲章是刘半农的弟子,1934年起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语言、音律实验室助教,同时在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指导下深造,为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他能拉一手好二胡,常为刘天华试拉新作,刘天华去世后,他从此不再碰二胡,以谢其相知之情。 沈仲章看到许多日本兵来来往往,十分担心居延汉简的命运。在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先后分四次把居延汉简偷运出来存放到北大图书馆后面的一个小胡同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