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从出土文献看汉语词汇研究的问题与前景(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贵元 参加讨论

    三、词汇发展史研究已具备进一步细化的条件
    科学的汉语词汇发展史研究,首先应该找到词汇系统自然演化的各个阶段及其界限,而后进行断代系统及其递变的分析。迄今为止,无论是汉语史还是汉语词汇史,其分期的研究仍处于讨论过程中,尚无定论。汉语史的分期应综合考虑语音、词汇、语法等多方面因素,但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史则不一定同步,故这里只讨论汉语词汇发展史的分期问题。关于汉语词汇史分期问题,潘允中在《汉语词汇史概要》中分为四个时期:从殷周至秦为上古期,西汉至唐为中古期,晚唐至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为近代期,“五四运动”至今为现代期。(18)史存直在《汉语词汇史纲要》中分为五个阶段:甲骨文时代,周秦时代,汉魏六朝时代,隋唐宋时代,元明清时代。(19)徐朝华在《上古汉语词汇史》中分上古汉语词汇史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上古前期是殷商时期到春秋中期,上古中期是春秋后期到战国末期,上古后期是秦汉时期。(20)管锡华在《古汉语词汇研究导论》中说:“目前,在没有一个现成可依的古汉语词汇史分期的情况下,本讲义采取折衷汉语史的办法:以五四为分界线把汉语词汇史划分为‘古代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五四前统称为‘古代汉语词汇’,与五四后‘现代汉语词汇’相对。古代汉语词汇内部的分期是:西汉以前为‘上古汉语词汇’,东汉至隋唐为‘中古汉语词汇’,晚唐五代至五四为‘近代汉语词汇’。”(21)王云路在《中古汉语词汇史》中说:“我们认为,‘中古汉语’不妨暂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秦和西汉可以看作是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初唐、中唐可以看作是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22)徐时仪在《近代汉语词汇学》中说:“按照古白话由微而显、由始附属于文言到终于取而代之的发展线索分为露头、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即秦汉到唐的早期白话(白话挤入书面语)、唐到明的中期白话(白话书面语系统形成)和明到清的晚期白话(白话与文言并存)。”(23)由此可见,汉语词汇史的分期不仅没有统一结论,而且差异较大。词汇系统发展阶段与历史王朝时代并不一定契合,所以按历史王朝时代为界进行的所谓分期研究,还不是真正的词汇发展史的分期研究,依据专书词汇的研究就更是点的研究而非段的研究了。此前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基本上依据的是传世文献,我们认为,这是汉语词汇史研究难以深入和统一的重要原因。现存中古之前的传世文献有如下特征:其一,多为史论体,文体单一;其二,多为书面语,不能全面反映口语字词变化;其三,经历代传抄,难以保持时代原貌;其四,数量较少。因此,基于传世文献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不得不笼统述说,很难精细化。如今,出土文献已数量庞大,且形成了不间断序列,所以词汇发展史精细化的研究当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略举数例以示:
    1.“種”与“穜”
    “種”与“穜”有历史替代关系,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但是何时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变化的节点在哪里?出土文献有明确的答案。《说文·禾部》:“種,先穜后孰也。从禾,重声。”《说文·禾部》:“穜,埶也。从禾,童声。”埶即播种。“種”本指先种后熟的庄稼,“穜”本指播种。后期字书如《玉篇》《广韵》《集韵》等二字释义多互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穜”下:“《丮部》曰‘埶,穜也。’小篆埶为穜,之用切。種为先穜后孰,直容切。而隶书互易之,详张氏《五经文字》。種者以谷播于土,因之名谷可種者曰種,凡物可種者皆曰種。”王念孙《广雅疏证》“穜”下:“经传皆作種。”隶书横跨战国至三国魏晋,所以段氏“隶书互易之”仍嫌笼统。查战国末至秦代出土文献,“穜”未有替代为“種”之例,如:
    (41)穜: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其有不尽此数者,可殹(也)。其有本者,称议穜之。(《睡虎地秦简·仓律》)
    (42)县遗麦以为穜用者,殽禾以臧(藏)之。(《睡虎地秦简·仓律》)
    (43)居赀赎责(债)者归田农,穜时、治苗时各二旬。(《睡虎地秦简·司空律》)
    (44)禾忌日,稷龙寅、秫丑。稻亥,麦子,菽、荅卯,麻辰,葵癸亥,各常忌,不可穜之及初获出入之。辛卯不可以初获禾。(《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45)五穜忌,丙及寅禾,甲及子麦,乙巳及丑黍,辰麻,卯及戌叔(菽),亥稻,不可以始穜及获赏(尝),其岁或弗食。(《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46)五谷良日,己出穜及鼠(予)人。壬辰乙巳,不可以鼠(予)。子,亦勿以穜。(《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47)五穜忌日,丙及寅禾,甲及子麦,乙巳及丑黍,辰麻,卯及戌叔(菽),亥稻,不可以始穜获、始赏(尝),其。岁或弗食。凡有入殹(也),必以岁后;有出殹(也),必以岁前。(《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48)黔首或始穜即故出。(龙岗秦简176号简)
    (49)贷穜食弗请。(岳麓书院藏秦简77号简正)
    (50)到明出穜,即口邑最富者,与皆出穜。即已,禹步三,出穜所,曰:“臣非异也,农夫事也。”(周家台30号秦墓竹简349、350号简)
    (51)取户旁腏黍,裹臧(藏)到穜禾时,燔冶,以殽穜。穜,令禾毋阆(稂)。(周家台30号秦墓竹简354号简)汉代出土简牍全部用例如下:
    (52)大荠穜一斗,卅五。凡直七千三百五十二。
    戎介穜一半,直十五。钱五千五百。(居延汉简262.34)
    (53)穜田作,必毋后时。(居延新简53·158B)
    (54)黄穜,小石廿五石。●凡穜小石卌三石。
    临渠官穜簿:沙穜,小石三石。
    ,小石十五石。(居延新简56·29)
    (55)葵穜五斗,布橐一。(马王堆1号汉墓148号简)
    (60)赖穜三斗,布囊一。(马王堆1号汉墓149号简)
    (61)穜五斗,布囊一。(马王堆1号汉墓150号简)
    (62)麻穜一石,布囊一。(马王堆1号汉墓151号简)
    (63)五穜十囊,盛一石五斗。(马王堆1号汉墓152号简)
    (64)右方穜五牒,布囊十四。(马王堆1号汉墓153号简)
    (65)麻穜一石,布囊一。(马王堆3号汉墓200号简)
    (66)葵穜五斗,布囊。(马王堆3号汉墓201号简)
    (67)赖穜五斗,布囊。(马王堆3号汉墓202号简)
    (68)穜五斗,布囊。(马王堆3号汉墓203号简)(24)
    (69)五穜五斗,囊各盛三石,其三石采。(马王堆3号汉墓204号简)
    (70)仓穜及米厨物五十八囊。(罗泊湾1号汉墓木牍背第1栏)
    (71)五種橐。(邗江胡场5号汉墓木牍)
    上例中“種”“穜”皆为种子义,只有邗江胡场五号汉墓作“種”。居延简多为武帝前材料,马王堆汉墓和罗泊湾汉墓墓葬时代皆是西汉早期,邗江胡场5号汉墓墓葬时代是西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以“種”代“穜”始于西汉后期。
    2.“常”与“裳”
    《说文·巾部》:“常,下帬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说文》标“常”“裳”为异体字。查出土文献,战国末至秦皆用“常”,如:
    (72)秀日,利以起大事。大祭,吉。寇〈冠〉、制车、折衣常、服带吉。生子吉,弟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73)秀,是胃(谓)重光,利野战,必得侯王。以生子,既美且长,有贤等。利见人及畜畜生。可取妇、家(嫁)女、制衣常。(《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74)【轸】,乘车马、衣常。取妻,吉。以生子,必驾。可入货。(《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75)则光门,其主昌,柁衣常,十六岁弗更,乃狂。(《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76)丁酉裚衣常,以西有(又)以东行,以坐而饮酉(酒),矢兵不入于身,身不伤。(《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77)盖绝纪之日,利以裚(制)衣常、说孟(盟)诈(诅)。(《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78)轸,乘车、衣常、取妻,吉。(《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79)凡五丑,利以裚(制)衣。丁丑在亢,裚(制)衣常,丁巳衣之,必敝。(《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80)壬辰生,必善医,衣常。(《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