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秦晋沿黄河方言几种主要的声调演变现象分析 在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调类的分合上,却容易忽略调值在调类归并过程中的作用。方言声调的演变过程中,调值的变化是声调变化的本质,调类的归并只是一种表象。从上古、中古到现在,秦晋沿黄河方言的声调大致经历了早期分化和晚期合并两个过程。在这两个演变过程中,声调的分化是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的。今秦晋沿黄河方言中阴调和阳调的分立无不是中古清声母和浊声母的演变在声调演变上的反映,兹不赘言。晚期调类的合并主要以调值的相同、相近为条件。秦晋沿黄河方言声调的晚期合并主要有三种现象:一是晋语五台片的清平与清、次浊上的合并,一是中原官话中入声消失过程中分别与阴平、阳平的合并,一是晋语志延片的上声与去声的合并。 4.1晋语五台片中古清平与次浊上的合并 从表2中可以看出,晋语吕梁片清平和清、次浊上大都是两个不同调值的曲调,晋语五台片清平和清、次浊上合流,今调值也是一个曲调。一种方言中调型相同、调值相近的两个声调是最容易合并的。在晋语吕梁片阴平、上声不合但调型一样的方言中阴平、上声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混读现象,如: 吴堡:阴平混读为上声枯脂之尸诗参掂襟荫墩钧豇 上声混读为阴平釜姐挤禀 石楼:阴平混读为上声戈些挨埃歪宵箫煎笺昆坤均钧昌筐匆雍 上声混读为阴平驶蚁倚灸饮诊尹隐谎做耿颈 由此可以推断,晋语五台片清平和清、次浊上大致经历了由调型相同、调值相近的两个声调逐渐合并成一个声调的过程。今晋语吕梁片同调型的阴平和上声分立的状态可能就是晋语五台片某个历史时期曾经存在过的状态。今沿黄河的晋语五台片方言和其他区域的晋语五台片方言一样,都能在连读变调中区别阴平和上声,如保德方言(侯精一、温端政1993): 邢向东(2002:113)在描写神木方言的连读变调时指出:“清平和清上作为前字,除了在清上前面外,都不同调。……清平和清上作为后字,除了在清上和入声后面外,都同调。”刘育林(1990:13-23)在处理神木、绥德、子洲、米脂等方言声调时因为连读调有区别,将清平和清、次浊上处理成为同调值的“阴平”和“上声”两个不同调类。晋语五台片普遍存在的连读中分辨阴平和上声现象,说明这一区域的方言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阴平和上声是分立的,今方言中两调的合流是声调晚期演变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