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玉文,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扬雄《方言》中的方言同源词绝大多数都无法证实其为系统对应关系,因此根据《方言》中的少量方言同源词不能正确推导出秦汉方言中的音位差别。本文将历史文献的考证和语言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从三个角度探讨《方言》所反映的秦汉方音:(一)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方言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法,(二)具体方言里联绵词的“同”,(三)具体方言里联绵词的“异”。文章据此全面搜集《方言》中的相关材料,探讨秦汉各方言之内的音位差别,并进一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关 键 词:扬雄《方言》/系统对应/秦汉方音/音类 越往上古追溯,反映汉语方音的材料越少。扬雄《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典,蕴涵着较多的秦汉方音材料。因此,如何利用《方言》去研究秦汉的方音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方言》所列方言同源词系统对应说之质疑 王力先生在《同源字论》中说,汉语同源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方言的差异”。近些年来,有人主张利用《方言》中的方言同源词的对应关系去研究秦汉方音。采取这个办法研究秦汉方音,既利用了《方言》中方言同源词的研究成果,又借鉴了西方语言学理论。 我国很早就有人研究汉语的方言同源词。扬雄《方言》所说的“转语”“语之转”,主要探讨方言同源词。西晋郭璞《方言注》,继承了扬雄的研究传统,揭示了《方言》中更多同源词。清代古音学发达,赵振铎《扬雄方言里的同源词》说,当时“利用古音学的成果揭示方言语转现象的大有人在。其中戴震、王念孙的成就最大”。进入现代语言学时期,章炳麟作《新方言》,对方言同源词的研究有参考价值。王力《中国语言学史》认为其缺点在于将“古音通假说的流弊……推向极端”。(137页),杨树达1923年开始发表《长沙方言考》,黄侃1936年发表《蕲春语》,等等,都涉及方言同源词。赵振铎1989年发表的《扬雄方言里的同源词》,是专门探讨《方言》涉及的方言同源词的论文。这些研究,成就斐然,极大地提升了《方言》中方言同源词的研究水平。也有的研究出现了误系方言同源词的流弊,把不是同源词也算作同源词,从而将方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拉得很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