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上古汉语“者”的所谓自指标记功能再议(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2015年第2期 孙洪伟 参加讨论

    这类“者”很多学者都认为是表提顿的语气词(如吕叔湘,1942;王力,1962),我们的意见与之相似,认为这类“者”是语气词,在表判断和解释的句子中充当话题标记。话题一般都是名词性的,因此“者”附着的成分若是VP,则已经无标记地指称化了。 
    这类“者”有的其前还有语气词“也”,如: 
    
    “也者”附着的成分往往在上文刚刚提到,加上“也者”后就成了下文的话题,其后是对这一成分的解释。如例(17),前文提到“集大成”,后就用“集大成也者"引出对“集大成”的解释;在此解释中提到了“金声”和“玉振之”,后面又用“金声也者”和“玉振之也者”引出对此二者的解释。“也”是话题标记,在话题转换时使用③。 
    下面是这类“者”在六部上古文献中的出现频率④: 
    
    可见这种用法在春秋末期到西汉时期越来越多,在议论性文体中则出现得更多。 
    袁毓林(1997)提出这类“者”其实就是转指标记⑤,他认为自指的“VP/NP者”是“曰(为)VP/NP者”隐含了谓词“曰(为)”,或是“所谓VP/NP者”的紧缩形式。但在上古汉语中我们未发现“曰VP/NP者”、“为VP/NP者”这样的例子⑥。这种说法也无法解释“VP/NP者”在句法分布上的局限。 
    在论证“VP/NP者”是“所谓VP/NP者”的紧缩形式时,袁文假设了很复杂的派生过程:在“谓之VP/NP”的基础上产生了“所谓VP/NP”来提取并指称“之”;“所谓VP/NP”常作判断句谓语,构成“Y,所谓VP/NP”,在此格式基础上产生了“所谓VP/NP+者”来提取并指称主语Y;最后再紧缩成“VP/NP者”。孙洪伟(2008)曾分析过上古汉语的动词“谓”,“所谓A,B也”和“B,所谓A也”这种格式中的“谓”表解说、意指,义为“说的是”,其中A—般是一个命题或引语,B是对A的解释或举例,如: 
    
    其中的“生死而肉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都是引语,“申叔”和“虞、虢”是符合这个引语的一个例子。这种“谓”根本不能用于“谓之VP”格式。“VP/NP者”的VP/NP不限于是命题和引语,其后的谓语更不限于是解释和举例,因此不可能是由“所谓VP/NP+者”紧缩而来。 
    我们认为这类“者”可能是由转指标记“者”在下列格式中语法化而得的: 
    
    这种格式中的“者”附着的成分都是没有主语的谓词性结构,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是对主语的解释说明。这些“VP者”可能有两种分析,以例(20)为例,“者”可理解为转指标记,句意为“治理百姓的人,追求去除祸患”;也可理解为话题标记,句意为“治理百姓这件事,就是要把祸患去除”。其他几例也是如此。这就构成了重新分析,“者”有了类似话题标记的功能。这一功能后来扩展到一般的表解释和判断的句子中,“者”话题标记的功能就确立了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