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留学生眼中的中西文化之别(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华读书报 张怿陶/译 参加讨论

    中法之别
    中国人不愿意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西方人更愿意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马西朦(MaximeVerlhac)
    法国人,2015年春季学期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读研究生,现为法国Centrale Supélec大学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
    根据我在中国一年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我认为中法两国文化之间最为有趣的差别在于人际交往的方式。
    首先,关于家庭关系。我发现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浓重,尤其对自己的父母孝敬有加。孝敬父母本身并不令我惊讶,令我惊讶的是中国人孝敬父母的程度。我觉得中国人极其重视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想尽办法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唯恐令父母失望。因此他们有时做着自己并不喜欢,却能让父母高兴的事情。“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也许这就能解释为何中国父母和孩子努力维持一个相对稳定而和谐的家庭关系。
    独生子女政策可能是这种家庭观念形成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政策只允许每个家庭拥有一个孩子,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尤其呵护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家庭关系深深影响了那几代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和做出选择的方式。
    法国人也很重视家庭,但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不同。在法国,父母们认为对待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父母不在乎自己的孩子,相反,他们对孩子的爱正表现在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上。只要孩子的选择合情合理,父母一定会双手支持孩子的决定。
    此外,中国的家庭观念比法国的更为复杂。一家之中,中国人要顾及上至祖父母,叔婶,姨舅下至表姐妹,堂兄弟等诸位亲戚的感受。因此,中国的“家庭”范畴已然从三口之家扩展至几代之间形成的大家庭。
    朋友关系在西方和中国也有所不同。首先,关于朋友的数量。总的来说,中国人的朋友比西方人的少,但中国人愿意和朋友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正所谓“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有难,必定八方支援。两人若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们一定互帮互助,彼此扶持。而西方人虽喜欢广交朋友,但并不会跟每个认识的朋友都那么亲密。
    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与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也不同。通常西方人喜欢和朋友出门活动,一起嬉闹。而中国人似乎不常通过特别的活动来增进感情,他们更愿意默默地陪伴着朋友来保持朋友关系。
    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某些行为举止常让西方人大跌眼镜。比如,在公共场所吐痰,大声喧哗,不排队和肆意占座等。这些行为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渐渐地开始不在乎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陌生人的感受。不过,我认为他们也不是故意这么做,有时候可能因为周围太多的人都那么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自己也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西方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要关心自己周围的人,不要打扰彼此,跟陌生人保持距离。但前提是人人主动认同并自觉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旦有人打破这个彼此尊重的平衡关系,其他人会表现出不满,甚至因此发生口角。通常,法国人会毫不犹豫地与打扰别人的人讲道理。这种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时常令中国人意想不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