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留学生眼中的中西文化之别(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华读书报 张怿陶/译 参加讨论

    等级差距是中德两国的又一不同之处。无论在社会或是在家庭中,拥有更高等级的人似乎拥有更多权力。在家庭中,男性常处于主导位置。等级不高者则家庭中和社会中的长辈或上级充满尊敬和忠诚。所以中国文化还可以被称为“等级文化”。
    相反,德国等级差距之小与中国等级差距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德国员工期待上级与他们共事并共同参与决策,因为他们认为虽有等级,但人人平等。因此,人们对既定的等级并不在意。不得不说,“等级”在德国并不被重视。
    我习惯批判性思考并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有效的反馈。但是来到中国学习后,我不得不适应这种悬殊的等级差距。比如,我曾经批评过清华大学足球社团的某些决定,因为那些决定在德国常常是得不到认可的。然而,我的队友都对我提出批评和意见的举动感到惊讶,希望我与球队的“争执”偃旗息鼓。他们劝我服从球队的决定,别再追究“为什么”了。于我而言,他们的反应实在让我难以理解。我从没想到一个级别不那么高的社团竟然也深受等级差距观念的影响。
    除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等级差距,怀揣长远的目标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德国则对长远计划不那么看重。“长远计划”这一表达由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提出。生活在拥有长远计划的社会里的人往往辛勤工作,有耐力,肯坚持。这样的社会也往往节俭生活,以防后患。中国便是这样的国家,比如买房热。
    在如今德国大量法律法规的控制下,德国人则更愿意规避不确定性。德国人愿意降低风险,维持较低但稳定的水平;中国人不注重当下,因为他们更担心未来。如此一来,中国人似乎生活得更灵活,更实际。
    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德国人的思想深受繁复的法律法规影响。这些法律包含了严惩、斥责以及对社会行为及现象刻板的解释。所以德国人非常“守规矩”。就拿两国的交通来说,中国交通混沌杂乱,德国交通井然有序。
    当然,中德两国也有文化的共同之处。比如,两国人都将工作置于生活之上。另外,两国人都会利用职务之便解决问题。我在中国学习期间,我认为中国人很守时,德国人也是这样。
    还有,中德文化中都存在大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常常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中国的传统是传承历史学者(如孔子)的思想,德国的传统中则少有涉及精神和行为规范。
    总之,中德两国的不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主要由于两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
    个人在社会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是最主要的不同。中国文化植根于集体思维,德国文化倾向于维护个人利益。因此,德国人并没有严肃的社会组织和学术机构将不同等级的人们联结为一个整体。
    两国的共同点在于重视传统。他们都试图为未来争取更大的确定性。所以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中国人放眼长远目标,德国人注重当下。两国都不是愿意冒险,勇于挑战的国家,因此他们的行为也正体现了这一心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