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西古今文艺理论深度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提出,传统的传承需要引入“未来的向度”,变被动为主动,激活传统,催生新的理论生长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傅其林强调,传统文论只是一种思想资源,理论原创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合法性建构的正当路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王兆胜认为,现代的科学研究有其优点,但中国文论也有“目鉴心评”的长处,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文论话语若将二者相结合,就会变得更有力量。 “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认为,统一性是认识人类社会任何问题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科学地认识多样性与特殊性。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炎秋呼吁,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应当努力吸收中西文论中的养分,将现实作为理论话语生发的平台与基础,真正做到“超越中西,自主构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规表示,“只要是好的理论,就可以为我所取,为我所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认为,在中国文学复兴与重构中国形象的过程中须保持清醒,坚持中西主体间性立场,与西方平等交流,辩证地重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形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表示,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在文学价值观、批评方法、批评气质及批评语言多个方面都不同,如何从中实现创造性转化,需要不断地关注与思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曹顺庆提出,以西方理论强行阐释与转化古代文论是需要警醒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春青认为,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研究成果为理论重建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范式与尝试路径。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毛宣国认为,修辞批评为中国文论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使文学批评通过语言的分析落到了实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国旗认为,习近平文艺思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现实问题维度,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线索与指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