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评《释守仁不是王守仁》兼与秦蓁先生商榷(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汇报 鹿博 参加讨论

    《与王侍御书》
    秦先生认为此篇“所据为何福安《宝晋斋碑帖集释》,其下哓哓数百言”,“《佚文》既抄录何福安书,竟不知此石刻所从何来”等,这不实事求是。按阳明《与王侍御书》的手迹早在网上流传,尽人皆知。该篇佚文首先是计文渊先生发现的(1996年),因为同安徽无为县米公祠有关,所以束先生在考中已经说明“书有阳明手迹刻石藏安徽无为县米公祠,见何福安《宝晋斋碑帖集释》,计文渊《王阳明法书集》著录”。秦先生指责束先生“抄录何福安书”,也是错误的。何福安《宝晋斋碑帖集释》中并没有著录阳明的《与王侍御书》。细读《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相关文段,束先生只是要人从何书中了解米公祠中的碑刻手迹的收藏情况。根据书中说“昨承颁胙,兼锡多仪”,束景南先生考定这是讲米公祠致祭事,“王侍御”是指王璟。秦先生对此不作考证,认定“王侍御”是贵州巡按御史王济,此书作于正德二年阳明在贵州时。实际按束先生考,阳明在贵州时,贵州有多个姓王的御史,如王质、王济(见《王阳明年谱长编》;按:付梓未出),秦先生凭什么判定这个“王侍御”一定是王济而不是王质?据《与贵阳书院诸生书》书一,越榛(越文实)、邹木(邹近仁)均是贵阳文明书院中的阳明弟子(同上)。那么秦先生凭什么判定这里说的越榛、邹木一定是在正德二年(三年?)来见阳明,而不可能是在此前或此后?这也需提供材料考证。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书中云“昨承颁胙,兼锡多仪”是指什么事?这样一件大事不经细考,就断定“王侍御”是贵州的王济,这不能令人信服。又按秦先生的说法,越榛、邹木是贵阳文明书院的阳明弟子,那么王阳明在正德四年九月才来贵阳文明书院任教,认识了越榛、邹木,但王济在五月十六日就已经及代归朝,早不在贵阳,他如何可能在九、十月还在贵阳“昨承颁胙,兼锡多仪”?王阳明又如何可能在这时还派越榛、邹木去“请罪”?秦先生的说法不能成立。
    《何陋轩记》
    这篇《何陋轩记》,原是束景南先生发现于《书迹名品丛刊》中,因篇后有跋说此记是“聊寄此以慰舜功年丈远怀”,所以束先生顺便对“舜功年丈”作了一些考证,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并不影响对这篇记文写作年代与真伪的考定。秦先生找到一个字“舜功”的王盖,就一口咬定“舜功年丈”就是王盖。事实上,明代字“舜功”的人很多,秦先生凭什么断定这里的“舜功年丈”一定就是王盖?又凭什么断定王盖是比阳明大一辈的“年丈”?这都需提供充分的文献史料,考证说明。束景南先生从阳明说的“寄此以慰舜功年丈远怀”,推断这个年丈应为牧相,因为牧相也因奏论刘瑾被罢逐,阳明也因援救牧相被贬龙场驿,所以同病相怜,阳明寄此文以慰牧相之怀。牧相与阳明为同年,阳明在少年时曾与牧相同受学于王华,故从阳明是牧相的学弟来说,阳明称“弟守仁”;又从牧相是比阳明大一辈的同年来说,阳明称牧相为“年丈”。至于说牧相是阳明的“姑父”,按王华并无亲妹,牧相是娶王氏同族王臣(王昌之子)的女儿为妻,同王华、阳明关系已很远,王臣之女只能勉强说得上是王华的远房“堂妹”,钱德洪称牧相是王华“妹婿”并不确切,阳明从来也不称牧相为姑父,而尊他为“年丈”。按明人多有一名二字,从阳明文集中可以看到阳明称人常好称其人另一字,以示亲切熟知。牧相字时庸,一字舜功,“舜功”与“相”名相应,也与“时庸”字相应,这是明人取一名二字的原则。这是束先生考证的一家之说,秦先生不同意也可以,但应作出自己的考证,不能简单指责了事。
    《口诀》
    此诗是束先生取自《性命圭旨》,秦先生认为是误收,指责是“随意比附而定”,且认为“此四句即《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九《睡起写怀》七律颔颈二联”。按束先生早在2011年就写了一篇《〈性命圭旨〉作者“尹真人”考》(发表于《文史》2011年第一辑),考定阳明在弘治九年拜尹真人学“真空炼形法”的修炼,《性命圭旨》中这首《口诀》就是他在阳明洞中修炼“真空炼形法”的体验记录。后来大概想要掩饰自己早年的学道修炼,他在正德五年把这首《口诀》七绝改写成了一首《睡起写怀》的七律。所以束先生在《王阳明全集补编》这首诗下特加注说:“按:《王阳明全集》卷十九有《睡起写怀》,中四句与此《口诀》同,可见乃是阳明自将早年作《口诀》七绝改为《睡起写怀》七律。”王阳明有好修改变化自己诗文的习惯,试举几例:如阳明弘治十四年写有一首《化城寺》(之五),是游九华山的诗,但在弘治十五年游茅山时,他把这首诗稍变几个字,题作《蓬莱方丈偶书》,变成了游茅山的诗。所以束先生在《王阳明全集补编》这首诗下特注说:“按:《蓬莱方丈偶书》之二乃从《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化城寺六首》之五变化而来。”又如著名的《矫亭说》,本是王华所作,阳明后来稍改几字,变成了己作,收入《王阳明全集》中。又如阳明著名的《堕马行》,本是邵珪所作,即《邵半江诗》卷五的《堕马歌》,阳明稍变几句,变成了己作。又如阳明弘治十四年作《和九柏老仙诗》,是游九华山的诗,但在正德六年他把这首诗改题为《梅涧》,变成了游嘉兴梅涧的诗,让于凤喈收入了《正德嘉兴志补》,所以束先生又在《王阳明全集补编》此诗下特注说:“按:《正德嘉兴志补》卷九录有此诗,题作《梅涧》。”又如阳明起先提出“王门四句教”,但后来他又增改变化其中句子,提出了“王门八句教”等。这些束景南先生都作了详细考辨,不足为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