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英语第二公用语化问题与中国需要的语言对策(5)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华语桥 史有为 参加讨论

    3.2.2  中国外语教育的条件与困难。我们还需要再考察一下外语教育的条件和困难,这样才能把握好对英语第二公用语化的答案。
    1. 条件。香港和台湾的英语教育条件较完善,而中国大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教育条件,后者主要表现于:
    a.中国有近一个世纪来的外语教育传统;
    b.相当多的大学英语教育水平比较高,有很好的英语教师,包括引进的外籍教师,管理也逐渐严格,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都实行了外语等级考试制度;
    c.有许多与国外接轨的教材;
    d.中国的教育机构以及某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对外语教育很重视,教育水平也很高,它们是良好的外语教育的扩散核心;
    e.已经有一大批年轻的英语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他们在世界TOEFL考试中名列前茅。
    f.比较起日语来,汉语语音较为有利于学习英语发音,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吴语地区。
    (2) 困难。中国大陆在推行外语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a.各地区的外语教育条件(师资和设备)和教学水平不平衡,大城市和小城镇落后于大城市;
    b.大部分农村中学因为缺少教师甚至无法开设外语课;
    c.小城镇市场缺少外语需要,从而导致缺少就业牵动的学习动力。
    d.大部分地区的外语教育的管理水平不高,常常形成走过场;
    e.大部分地区缺乏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
    f.再加上语言上的阻碍,如汉语(尤其某些方言区)和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汉英语法手段的差异,中西方语言心理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依托的差异,
    这些因素使得许多地方在推行英语教育时既是可行的,又是无奈的,实际效果常常并不理想。
    3.2.3  外语教育的教训
    教训之一: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外语教育基本上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各种外语都可以占一席之地。但1949年以后到“文革”这近30年则是以政治需要为导向,以计划为主导,全面改为俄语教育,其他语种的教育几乎一扫光。即使是俄语教育,这种政治上“一面倒”延伸到外语教育上的政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文革”以后百废待兴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外语人才的严重断档,而俄语人才又大大过剩,严重影响了经济和文化的恢复。
    教训之二:取消1949年这条分界线,把这160年连贯起来看,我们就可发现中国的外语教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带“洋”字的系统外语教育水平高,反之,带“国”字的系统则大多不妙。原因是有二:
    一是教育管理的问题。“洋”字号的学校,如教会学校、外资学校,或接受外资捐助的学校,一般都使用西方的或受西方教育的管理人才,他们使用的是西方严格的教育管理。
    一是外语教学环境的问题。这些系统,包括学校、专业(理工科专业也是属“洋”的),多半有精通外语的专业课教师,有的专业课教师需要直接用外语上课,有许多外语的参考书甚至教材必需阅读和学习,有与外国的交流,这些就促使学生不得不学好,环境造成的需要是一大因素。
    相反,“国”字号的系统,包括学校和专业(如中文专业、中国历史专业)就缺少这两个方面的条件,他们在大部分场合下都以种种理由(例如:需要减轻学生负担;本专业需要学习的太多,没有时间;自己国家的东西,最高水平的研究在国内,不需要参考外国货;等等)放松管理,让外语教育走了过场。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有些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可怜的一点外语也就基本上还给了教师。而当某些学校改变为“国”字号时,其外语教育水平就出现下降现象。
    3.3  未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外语问题的可能对策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考察以上方面外,还需要稍微估计一下21世界语言地图的变化。
    英语未来显然将继续上升,将成为21世纪独步世界的语言。其地位将是实际上的世界公用语和各国的第二公用语甚至是第一公用语。但人工的世界语以及汉语将可能在新的条件下崛起。与英语一争短长。传统以英语为平台建立的因特网(Internet),已经开始容纳多语种的其他平台,在未来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发展趋向还有待观察。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外语教育方面,有五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就是:民族理想因素、语言文化因素、实用因素、管理因素、政治因素。
    因此,中国大陆地区在外语教育上的对策可能就是:
    一) 积极的重点外语教育政策:多外语教育和侧重英语教育;英语作为第一实用外语。所谓“积极”就是认真而不走过场,实施严格管理;所谓“重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发展重点,当前必然是以英语为重点,但还需辅之以计划调节,即不排斥其他外语教育,并给其他重要外语品种留有足够继续发展的空间。 
    二) 留有余地的外语应用政策:不给自己划地为牢,采取现实主义和留有余地,为未来的其他可能崛起的外语和“世界语”(Esperanto)留有回旋余地,而只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在必要的部门和行业规定使用英语为第二正式语言(相当于第二公用语)。
    三) 汉语文第一的政策:保持汉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把汉语推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语成为未来的第二国际语言。从现在开始,中国将面临越来越活跃的语言接触,汉语中外来词将有明显的增长,汉语的功能也将明显增强,因此,汉语成为国际语言的条件渐趋成熟。同时,继续加强汉语文化的学习(包括传统的文学历史作品的学习和文字写作能力),切实提高中文程度,而这也是提高外语文层次的必要条件。
    这显然也是一种双语政策。如果说我们在国内的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地区实行的是接近完全的双语制,那么日本未来的英语第二公用语化就只能是60-70%的双语制;而在21世纪内中国则充其量只能是半双语制,他们都可能是有限的双语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