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去年出版的《全宋文》有望获得首届政府奖之图书奖,深感欣慰。 国人向来有求全的民族心理,仅从清代以来,“全”字头大书的编纂就代不乏人。康熙时彭定求等编《全唐诗》900卷,收唐、五代诗歌近5万首,作者2837人;嘉庆时董诰、徐松等编《全唐文》1000卷,收唐、五代作家3035人,文20025篇。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起上古,讫隋代,收作者3400余人。所收作者,均系有小传。 当代盛世修典,唐圭章开风气之先,编《全宋词》,录1330余家,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近年则有《全宋诗》、《全元文》等问世。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曾枣庄、刘琳等主编的《全宋文》,则大书中之尤大者也,收录作家9000余家,文10万余篇,字数达1亿。 此类大书,穷搜旁采,精心校订,囊括一代或数代作家之诗、词、文,标准分明,次序井然,用功极深,功能亦巨。今试举其荦荦大者两端言之。 第一项大功能。若欲研究一代、数代乃至通代之文学,从中看到全貌、趋势,研究流派,研究作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代文体之嬗变等等,则如《全宋文》一类之大书,以其资料搜罗之全、体系构架之精,以及其一代作品、其一派作品、其一家作品本身之完整,而成为最基本的资料,其阅读使用之方式则是浏览、通读,乃至细读、反复研读。曾枣庄先生之百万字的专著《宋文通论》,既是其早就立志研究的大课题,也是在编辑《全宋文》的过程中时时得益并得以最后完成的。 第二项大功能。如《全宋文》这样的一代文章总集,同时也是一座大型文献库。取用其库藏者,只需要了解其中是否有他所需要的东西,并能迅速地取得它们,在搜寻到某一条或某一批资料之前,使用者并不知道这些资料的具体内容,他可能会因为得到这些有用的甚至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资料而惊喜。这是一种使用面更广的“无顺序阅读”。 2002年,承老朋友、宋史专家方健先生告知,编纂多年的《全宋文》遇到了出版方面的困难,我在与曾枣庄教授多次通话以后,毅然只身赴成都商谈,同年请曾先生和刘琳先生等来沪签约,后稍经周折,终于问世。2006年8月16日,我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上有幸发言并留下了这样几句话:“群贤埋首成都府,穷搜精理廿载苦。有宋一代文章在,书墙巍巍人争睹。” 该书出版后,立即合作制作电脑数据库。最大限度地获得有用资料。 希望早日见到《全宋文》数据库的出版。 原载:《新民晚报》2007/11/12 (责任编辑:admin) |